《千手观音》引起著作权之争

编辑发布:jack | 2005-03-13 06:37:38

【星网专讯】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只老鼠”争“大米”的“版权”官司正闹得沸沸扬扬时,央视春晚版的《千手观音》日前在北京市版权保护中心取得版权证书,而原甘肃省艺术学校校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国家一级编导高金荣则声明自己应该是《千手观音》的原创人,而不是央视春晚版的编导张继钢。

**高金荣是原创者

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从甘肃省艺术学校了解到,舞蹈《千手观音》是甘肃省艺术学校的保留节目,是由原省艺校校长高金荣根据敦煌莫高窟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创作的。

省艺校的金老师告诉记者,从1979年开始高金荣就多次进入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潜心研究出版了《敦煌舞训练》教材,并形成了“敦煌舞流派”。

1991年,高金荣创作出了教学剧目《敦煌手姿》,当年就被选入了甘肃省春节晚会演出。

1997年敦煌女子舞团成立后,高金荣作为艺术总监又对这一舞蹈进行复排,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和突出了“千手观音”造型。

1998年在北京演出时,根据舞蹈史学家王克芬的建议改名为《千手观音》。

**将用法律维护权益

目前,《千手观音》已在国内外演出200多场,2003年这一舞蹈在全国第七届桃李杯大赛中获得群舞比赛三等奖。

高金荣老师的一位委托人说,高老师最初知道中残联艺术团在跳舞蹈《千手观音》时,还为自己创编的舞蹈被人们认可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

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高老师终于坐不住了,尤其是春晚版的《千手观音》的著作权被中残联艺术团注册后,对张继钢是《千手观音》的原创人这一提法感到非常气愤。高金荣称,央视春晚的《千手观音》的创意、名称、主体动作都和自己的创作有相似之处。

《千手观音》是她在教授敦煌舞的过程中,通过“佛手指”、“兰花指”、“弯三指”、“翘三指”等手势和手背的训练中,由莫高窟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产生灵感而创作的。

突然间,自己20年苦心创作的成果变成了别人的,对这一事实无法接受。

高金荣老师的委托人表示,目前高金荣老师将中残联艺术团《千手观音》和张继钢诉诸法律的可能性非常大,有必要时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张继钢:说我模仿很可笑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陷入这场“版权之争”的当事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艺术指导、总政歌舞团副团长、央视春晚舞蹈《千手观音》的编导张继钢。

初衷:让艺术“活”起来

张继钢告诉记者,1996年、1997年他在全国各地排练和讲学时,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游览名胜古迹,当时就曾在山西云冈、河北承德以及四川、西藏看到过“千手观音”,其中不仅有壁画,还有石雕、木雕和铜雕,他对这些艺术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萌生了使静止的艺术“活”起来的想法。

2000年中残联艺术团去美国演出,作为该团的艺术指导,他根据“千手观音”的艺术形态创作了舞蹈《千手观音》。2004年《千手观音》在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精彩8分钟”,令世人为之惊叹!

去年接到春晚剧组的邀请后,他又根据春晚的特点进行了修改、润色,通过春晚的舞台把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展现到了全国观众的眼前。

说法:不认识高金荣

对于这场“版权之争”的另一主角高金荣,张继钢称:根本不认识,甚至连她是男的还是女的都不清楚,也没看过她编排的舞蹈和任何著作,不知道她硬要把春晚版的《千手观音》和她扯在一起是何用意?

对于敦煌艺术,张继钢似乎在有意回避什么。

当问到是否在敦煌莫高窟看到过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壁画时,张继钢称没什么印象,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壁画中的飞天。谈到《丝路花雨》,张继钢坦言自己曾经看过,不记得序幕中有“六臂神”,印象最深的是“反弹琵琶”和“三道弯”。

张继钢说:“春晚版的《千手观音》是中残联艺术团出面注册的,当然也征得了我本人的同意,我是舞蹈《千手观音》的原创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的创作宗旨很明确,坚决反对模仿别人。

目前我已创作了360部舞蹈作品,再去模仿别人岂不可笑?

春晚版的《千手观音》气象万千,每一个动作的衔接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完全出乎观众的想象。

侵权:看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如何界定侵权,张继钢表示,中残联艺术团注册的只是春晚版的《千手观音》,并没有注册敦煌的“千手观音”。

而注册的出发点也是要保护《千手观音》的著作权,以及中残联艺术团聋哑孩子的基本权益。敦煌是全人类的,是世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任何人不可以据为己有。

在“春晚版”之前出现的任何形式的“千手观音”被侵权根本就无从谈起,如果我去告人家侵权,岂不是“不懂事了”!抄袭的概念应该是整段整段的相像和模仿,这个问题很复杂,以后确认一个作品是否侵犯了春晚版的《千手观音》,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记者从中残联了解到,中残联艺术团注册《千手观音》无意于垄断艺术,只要在演出中不打“春晚”和“中残联”艺术团的称号,则不算侵权。

(平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