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应该避免的九大误区

编辑发布:jack | 2007-05-16 17:05:00

【星网专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和钱打交道是免不了的。怎样处理这些钱财,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个人理财之道。有些人请专家理财,有些人自己理财,其实无论是自己还是请专家理财,最重要的就是要科学理性地打理自己的钱财。笔者在自己的理财生涯中,总结出了以下的一些误区,希望读者朋友看了以后,能尽量避免,更好地打理自己的财务。

1. 把投资和理财混为一谈。这是最多人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我们常讲的理财,一般包括现金/债务管理,退休规划,遗产规划,投资规划,风险管理及税务规划。投资只是个人理财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一个好的理财规划当然少不了投资规划,但却远远不止是投资规划。他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规划,是你现有的财务状况的一个全面分析。

2. 忽视风险。风险管理是理财规划的最优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往往忽视这个问题。风险管理一般来说有两层意思:一是有没有一个家庭紧急资金计划。我们都知道,在加拿大很多交易的时间是两个工作日,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一个紧急资金,万一哪天你要一大笔钱,怎么办?卖互惠基金?对不起,要两天后才能拿到钱,卖房?那要更长的时间!我们建议的紧急资金应该是家庭的6个月的开销。当然,你也可以开一个line of credit以作紧急资金的来源。

第二层的意思则是家庭成员的意外。这层实际上就是保险了。如果作为家庭的主要挣钱者,你们一家的稳定实际上基于你的挣钱能力,如果有什么意外发生,家庭就会承受巨大的痛苦。那么,为什么不花很少的钱买一个保险呢,如果现金流有问题,买一个10年期的保险,每月也就花你几天的零花钱而已!

3. 忽视成本。我们都知道,投资就是用一笔钱来赚钱,可是你想过没有,你的这笔钱也是有成本的。在笔者的理财生涯中,我最经常问客户的问题就是:你知道你这笔钱的成本吗?大多数人回答说,这是我的钱呀,怎么会有成本?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假设一个人有房贷10万,他现在还有互惠基金 5万,那么大家跟我一起算一下这5万互惠基金的成本吧。只有知道成本了,我们才能讨论什么样的投资是最合算的!现在,假设他的按揭利率是5%,他的边际税率是40%。现在这5万元钱我们就有两个选择,一是还贷。如果还贷他能赚多少钱呢?显然就是按揭利率5%。但是,别忘了,按揭的还贷是税后的,也就是说,这个5%相当于税前的8.3%。 现在他投互惠基金,如果回报不到8.3%,这笔钱还不如去还按揭,所以我们说这个8.3%就是这笔钱的机会成本。读者朋友,你这样算过你家里的每笔钱的机会成本吗?如果算过,你的这些钱赚的回报大于了他们的成本吗?如果回报还低于成本,赶紧行动吧,因为你在亏钱啊!

4. 不重视现金流管理。作为一个专业的理财师,我们在作财务规划时,首先总是从现金流开始的。你算过你的家庭每月的现金流量吗?是进大于出还是出大于进?是每月有计划的还是每月用到哪里算哪里?

5. 忽视目标管理。理财实际上是一个很严谨的理性的过程。我们应该先有目标。比如想60岁退休,或者想三年后买房,然后再来制定计划怎样实现,而不是相反。我见过的人中, 有些人告诉我,他们没有目标,反正每个月有点钱就存下来,如果有余钱就早点退休,没余钱就晚点退休,这是典型的没规划的理财类型。在理财上,我们不应该漫无目的。

6. 没有税务规划。记住,我说的税务规划并不是每年税季的报税。File你的 tax return和plan你的tax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如果你在税季找会计师,那是对过去进行总结,其实更重要的却是对下一年进行规划,这不仅仅是税季的事情,是贯穿全年的!

7. 没有遗产规划的概念。这一条对于中国大陆来的移民,是特别的普遍。加拿大的家庭法省与省之间都不一样,跟中国大陆的家庭法更是差得十万八千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遗产规划,可能你辛苦一生积累的资产,被政府收入一小半,余下的也没有按你的意愿进行分配。另外,朋友们问一下自己,自己有遗嘱吗?如果没有遗嘱,也许你未成年的孩子不能拿到任何资产,这些资产将进入省政府的法庭,直到他们成年才能拿到,在成年前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可能会渡过一段艰苦的时间。

8. 总想击败市场而不是keep invested。 有一些人总认为自己能比市场上其他的人更聪明或者更敏锐。这类人的特点是投资不分散,风险管理不够完善。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他们聪明或者不聪明,而是,如果投资不够分散,则他们的投资回报不能经受哪怕一次失败。也许他们成功了100回,但最后一回亏掉60%,你想一想他的总回报? 分散及保持投资是长期积累财富的不二法宝。

9. 相信经验而不是理性。在这点上,笔者并不认为我们华人是作得最好的。成功的理财总是理性的。经验成功了100回,如果没有理性基础也不能保证第 101回成功。而理性的理财规划,就算是开始有波折,但最后成功的概率总是最大的。我这所以写上这点,就是因为有部分人喜欢跟风,而不是理性分析。有些人说他的某某朋友保证月回报10%,你去作吗?你觉得理性吗?就算你成功了3个月,你觉得第四个月还会这样吗?最终成功的概率大吗?

其实,理财找不找专家并不重要,避免上述一些误区,尽量理性地规划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由唐鹏,MBA,CFP,Investors Group 资深理财顾问提供。Tel: 416-318-8846。理财信箱: bill.tang@investors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