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号工程:毛泽东遗体保存揭秘

编辑发布:jack | 2003-12-19 03:18:12

【星网专讯】1976年9月9日凌晨,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毛泽东时代也随之画上了句号。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要保护遗体,以供吊唁和瞻仰,时间定为15天。然而,不到一天,中共政治局又改变决定,要对毛的遗体作永久性的保存,并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供「子孙万代永远瞻仰」。

这项永久保存毛泽东遗体的工程代号为「一号工程」。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一些亲身参加过一号工程的专家,陆续披露了毛遗体保存的情况。

**朝令夕改 遗体永久保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几位解剖学和组织学专家,在毛去世当晚被连夜召来。于是,毛在中南海的住室兼病室,改作了临时太平间。他们从毛的股动脉向遗体内灌注了两升福尔马林,以防腐烂。遗体保存15天,意味着追悼活动结束后,毛的遗体将被火化。

但仅仅过了不到一天,政治局又改变决定。当时的中共政治局,包括了华国锋、叶剑英,也包括了江青四人帮,这班人究竟为何朝令夕改,内情尚待披露。这一决定给医务人员出了个天大的难题。几位解剖学和组织学专家听到中共政治局改了主意,也都怔住了,纷纷说:「这不可能办到,而且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

专家们只好检索这方面的文献。结果,只查到一篇论述较长时间保存遗体的文献。其要点是,在死亡后四到八小时内,往遗体内灌注福尔马林,按体重不同,用量大约为12升到16升,灌到肢体末端摸上去饱满就可以了。


1976年9月12日凌晨,江青等八人(左起:张春桥、王洪文、江青、华国锋、毛远新、姚文元、陈锡联、汪东兴)手牵手站在毛泽东灵床前。该照片由当时的中南海摄影小组组长杜修贤拍摄,直到1997年才首次面世。(多维社)

**防腐液从毛孔中渗出

但是专家们对此没有把握,请示华国锋,华说:「政治局现在不能马上开会,就是开会也没有用,大家都不懂。你们就这样做吧,没有别的方法。」于是,专家们给毛的遗体继续灌注,为了确保不腐烂,一共用了22升福尔马林。结果毛泽东的脸肿得像个大球,脖子跟头一样粗,表皮光亮。防腐液从毛孔中渗出,像是出汗,两个耳朵也翘起来,模样古怪,完全不像他本人的样子了。

毛的服务人员们看到毛的外形大变,十分不满。面对巨大的压力,有的专家吓得几乎虚脱。于是,专家们用毛巾垫上棉花揉挤毛的脸和脖子,试图将液体挤到深部和胸腔里去。经过揉挤,毛的面部肿胀消下去不少,两耳外翘也不明显了,但颈部还是很粗。毛的服务人员又来看,认为还肿,但也将就可供瞻仰了。

**找不到合适的遗体保存方法

古今遗体保存人都是要死的。古往今来对遗体的处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了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葬法虽然迥异,但共同点是不保存遗体。另一类是保存遗体。在古代,埃及有木乃伊,中国有新疆楼兰女尸和湖南马王堆汉墓女尸。

在现代,医学院广泛采用福尔马林来保存尸体和标本。此外还有用液态氮在摄氏零下270度来保存遗体的。保存尸体已有成熟的科学方法,可以做到长期不腐烂。但是,上述林林总总的遗体保存方法,竟没有一种能用于毛泽东的。因为供瞻仰的遗体,不仅不能腐烂,而且面部的容貌,神态和颜色都要栩栩如生,还要能耐受光的照射。

在遗体瞻仰期间,成立了遗体保护小组,由黄树则、吴阶平、林钧才、李志绥、徐静等医务人员组成。他们意识到这项「政治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且耽误不起,没时间来从容讨论和试验。因此,他们决定立即采用国外经验,对毛的遗体作紧急处理。

**紧急飞赴越南求救

按说遗体保存技术是应当向苏联讨教的,苏联是这项技术的发明者,又有保存列宁遗体半个世纪之久的经验。然而当时中苏交恶,从苏联得到遗体保存技术是不可能的,只有转而向越南求教。

于是,毛去世的第三天,北京医院院长林均才等六位专家就飞赴越南,学习遗体保存技术。苏联的遗体保存技术,分早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各期都要作不同的处理。越南传授给中共的只是早期技术,对中期和长期技术则秘而不宣。越南此举,既算报答了毛的多年援助,又不至于被莫斯科指责,实在是煞费苦心。解剖毛的遗体毛的追悼会结束后,他的遗体转移到一个代号「769」的地下室。


1976年9月18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左起叶剑英、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江青。(资料图片)

**遗体保护室在地下

9月20日凌晨,华国锋、汪东兴及遗体保存小组的医务人员,护送着毛的遗体,从林彪生前居住的毛家湾的一条秘密通道入口,进入这个地下世界。

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的泌尿科专家吴阶平,参加过毛的遗体的保存。他回忆道,汽车在大铁门前停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步行进入地道后,吴阶平发现里面十分宽阔,足以容纳四辆汽车并排通过。地道里霉味很重,显然通风不良。又走了100多米,才来到遗体保护室。

遗体保护室原来是解放军301医院的地下手术室,设备完善。按照遗体保护的要求,又进行了改造,使其密封,隔氧和低温。在保护室中央,放着个巨大的金属钛容器,里面盛满了防腐液,毛的遗体就被浸泡在里面。从1976年9月到1977年8月,专家们在此地下室工作了整整一年,执行这代号为「一号工程」的天字第一号任务。

首先是解剖毛的遗体,专家们取出了毛的心脏、肺、胃、肾、肠、肝、胰、膀胱、胆囊和脾脏,把这些内脏分罐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中。躯干的空腔则塞满浸泡过福尔马林的棉花。毛的脑子没有被取出,因为专家们不想剖开毛的头颅。


2002年12月26日毛泽东109周年诞辰时,82岁的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和夫人到北京毛纪念堂献花致敬。(中新社)

**保存方案纷纷出笼

遗体保存技术极为复杂,为此,遗体保护组请来了数十位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地的专家,既涵盖了解剖、病理、生物化学等医学专业,也包括了光学、真空、空气调节,建筑等专业。遗体保护涉及许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防腐。为了制定保存方案,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次,常常是通宵达旦地讨论。

北京的专家们先提出液相保存方案。这是当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遗体浸泡在高浓度的防腐液中,再加上适当的环境条件。医学院保存尸体就是用液相保存,这虽然不是最高水平的方法,但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却是最可靠最稳妥的方法。然而,上海的专家提出异议。他们说,毛主席的遗体是供瞻仰的,液相保存会使人觉得像泡在水中的标本,心理上难以接受。于是有人提出气相保存方案。气相保存的遗体给人的感觉自然,栩栩如生。但缺点是遗体会变乾、变形和变色。因此,防乾保水就成了气相保存的最大难点。

一位上海专家提出了固相保存的独特方案,就是把毛的遗体做成一块大琥珀,毛的遗体就能像琥珀中的小昆虫那样,千年万代的保存下去。这个大胆方案使其他科学家大吃一惊:尽管固相保存在理论上可行,可迄今所有的琥珀标本,体积都很校把整个人体用固相方法来保存,还难以想像。更重要的是,把毛的遗体用固相法保存,万一失败了,连一丝一毫补救的办法都没有。观点一个个提出来,又一个个被否定。每个方案都有缺点,但又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每一个缺点都可能造成遗体保存从根本上失败。经过长时间讨论,最后与会者商定采取液相和气相相结合的方案,以后再从长计议。

所谓液相和气相相结合,是指把头部和两只手保存在气态中,而其他部份则保存在液态中。接下去,科学家们又讨论遗体隔氧问题。为防止遗体腐烂,气相保存部份必须隔绝氧气。把氧气从水晶棺中100%地排除是不可能的,通常最高能达到99.99%。但为了长久保存毛的遗体,专家们硬是制定了更高的标准。这项工程主要由清华大学负责。

专家们紧接着讨论气相保存该用哪种惰性气体。一开始大家提到氮气,从惰性程度和相关指标来看,氮气是理想的。可是一位专家却提出用氦气。氦气的惰性比氮气更强,这当然好,可价格却高得惊人,一般情况下无人敢问津。但既然有人提出用氦气,就没有人再敢坚持用氮气。为了保护毛的遗体,钱是不能作为考虑因素的,一切都必须用最好的。

**多方面监测遗体

毛的遗体不仅不能腐烂,还要能供瞻仰,因此要特别注意毛的遗容和神态。毛的脸部不能化妆,因为任何化妆品都会损害皮肤,只能将柔和略带红色的光照射到面部。有的专家主张颜色要鲜艳一些,显得毛很健康。可有的专家提出异议,说人已去世了,弄得太红与事实不符。经过反覆讨论,才定下一种比较满意的颜色。

毛的遗体每天每时都在发生变化,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把变化减到最小最慢。因此,要经常对毛的遗体进行多方面的监测。不过,有的指标是很难监测的,例如面部的肤色,是深了还是浅了?深了多少浅了多少?这即使使用现代科技也难以定量。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决定采用「邮票法」。他们找来「邮票法」标准颜色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每种颜色又由浅到深逐渐递进,相互间差别很细微。工作人员用这个颜色簿来核对毛的肤色,看同哪个颜色最接近。一个月后看看有什么变化;三个月后再看看有什么变化,依此类推。尽管这是个原始的办法,要靠肉眼来判断,但也没有比这更行之有效的办法了。

**纪念堂里的毛泽东

1977年8月20日,位于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完工,毛的遗体及几罐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内脏,被转运到纪念堂内。经过适应性处理后,遗体被移入水晶棺内。毛的遗体保存在纪念堂地下室一间无菌、无尘、恒温的密室内。盛放毛的遗体的水晶棺其实是一个水晶罩。当毛的遗体供瞻仰时,就用电动升降机将其从地下室升上来。遗体在水晶棺内采取气液相结合的保存方法,毛遗体的衣服里包着液体,只有面部处于气态环境中。瞻仰结束后,遗体降到地下室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毛的颈部插了一根管子,以便向毛的遗体灌注福尔马林液。


200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将举办多项活动纪念,纪念堂中的“毛泽东展室”经过布置准备接待参观者。(中新社)

每年毛的生日即12月26日后,毛的遗体都要停止瞻仰一段时间,作年度性的保护。这段期间,工作人员把毛的头部和双手也浸到液体中去,以补足水份。人们大都以为纪念堂里只供奉着毛的遗体,殊不知还有另一位男性死者陪着毛。这位死者姓甚名谁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的年龄、体重、体型及死因,都同毛相近。除了不供人瞻仰,这位死者享受着与毛几乎一样的待遇。

凡是准备在毛遗体上施用的保存技术,都要先在这位伴驾身上施用,成功了再用于毛身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从毛和伴驾身上分别取下若干小颗粒,送到相关研究机构去,检查遗体组织结构的保存情况。负责检验的科学家只知道小颗粒的编号,却不知道哪些取自毛身上,哪些取自伴驾身上。检验结果送给另一批科学家,由他们来解读,决定下一步的保存措施。和毛的遗体同在地下室的,除了那位伴驾,还有一具毛的蜡像。

中共政治局决定永久保存毛的遗体后,时任政治局常委的叶剑英,就指示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制作一个毛主席的蜡像,要做得完全和真的一样,等以后必要的时候可以代用。」为此,两位研究员专程前往英国蜡像馆,学习蜡像制作。后来,他们的水平大大超过英国,制作的毛蜡像栩栩如生,看上去活像毛泽东本人。

毛的遗体被运进纪念堂供瞻仰,保存工作并未结束,只是转入了长期阶段。为此,专门成立了「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由参加过遗体保护的组织学专家徐静出任局长。遗体保护的具体技术已逐渐规范,科研工作也在继续进行,每年年终还要举行学术讨论会。

**毛泽东对身后事看法豁达

众所周知,1956年,毛曾带头在中共政治局关于遗体火化的决议上签了字。由于华国锋等人的一念之差,毛由带头赞成变成了带头违反。其实,毛泽东对于身后事的看法相当豁达。

1960年5月27日,他对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说:「人总是要死的,我也不会例外。我想我会怎么死呢?无非是这五种情况,一是有人用枪把我打死,二是飞机掉下来摔死,三是被火车撞死,四是游泳被淹死,五是害病被细菌杀死。我死了身体火化,骨灰丢到海里喂鱼。」

毛对其护士长吴旭君说得更加潇洒豁达。他说:「我在世时吃鱼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毛泽东之女李敏(右)与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张玉凤(中),2003年12月5日晚出席北京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举办的《毛泽东颂歌大型音乐会》。(中新社)

**现有技术可将遗体保存50年

为了遗体长久保存,在死后两小时就要进行解剖,取出内脏,用冲洗液把全身血管,包括最细微的小血管冲净,然后注入福尔马林和凝固剂。毛去世后,对毛的遗体最初只进行了一般性处理,血液没有及时放掉。以后再想按部就班去做,已经不可能了。这就给遗体的长期保存留下了难以克服的隐患。由此看来,毛的遗体的保存可以说是「先天不足」。毛的水晶棺虽说是密封的,但工作人员不时需要将手伸进去替毛的遗体整理衣服,因此难免有细菌渗入。加上遗体长期暴露在气态中,更会加速细菌的污染。

据参加过毛的遗体保存的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朱培康透露,1999年,毛的遗体曾经差点腐败变质,纪念堂因此暂停开放。经过全力抢救及修补,毛的遗体总算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毛的遗体的保存,实质上是专家们同细菌和氧气的长期斗争。细菌和氧气无时无处不在,又无孔不入;而专家们只能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套用句辩证法的术语,遗体的保存是相对的,而遗体的腐烂则是绝对的。因此,毛的遗体不可能千秋万代地保存下去,保存技术再先进再完善,也只是延缓遗体的腐败而已。朱培康认为,按照中国现有的技术,可以将毛的遗体保存50年。

(选摘自多维新闻网,作者王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