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唱家郭颂不服判决要上诉

编辑发布:丁其 | 2003-02-19 17:17:32

【星网专讯】在中国歌唱家郭颂看来,《想情郎》是一首“凄楚哀婉”的赫哲族民歌,表现的是女子夜深人静时思念远方情人;《乌苏里船歌》则反映的是赫哲族人“阳光明媚”的新生活,表达当家作主的赫哲族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郭颂在上个世纪60年代凭这首歌一举成名,并在世界各地把它演唱了40多年,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联合国,《乌苏里船歌》被认为是描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的经典声乐作品。郭颂的演唱使世界认识了中国这个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却没有想到这个民族的地方政府会把他告上法庭。

1999年11月12日中国南宁市举行的国际民歌艺术节上,郭颂演唱完《乌苏里船歌》后,主持人亚宁介绍说,这首歌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是一首赫哲族民歌,但它其实是郭颂、胡小可作词,郭颂与汪云才作曲的创作歌曲。中国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政府和双鸭山市赫哲族研究会据此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说,《乌苏里船歌》是赫哲族民歌,是赫哲族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逐渐产生形成的,并非某一个人一时的灵感产物。它属于享受著作权保护的“民间艺术品”,赫哲族人民应享有《乌苏里船歌》的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郭颂称这首歌是其个人创作,侵犯了赫哲族人的著作权,演出录像被制作成VCD销售,未向赫哲族人支付稿酬,侵犯了他们的经济利益。四排乡政府要求郭颂道歉,并为赫哲族人捐建一所希望小学作为赔偿。

郭颂2月11日在美国新泽西州参加华人春节歌舞晚会演出后,接受多维社专访时说,赫哲族原本没有《乌苏里船歌》,只有一首曲调凄楚哀婉的民歌《想情郎》。他在40多年前“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被赫哲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所感动,与汪云才一起创作了这首反映赫哲族渔民歌颂新生活,感谢党的歌曲。

他承认《乌苏里船歌》只采用了《想情郎》两个小节的曲调,但强调自己“从无到有”创作了主部之前的A部乐曲,设计了三段曲式结构,在主部第三小节开始就改变了《想情郎》深沉哀婉G调走势,将它改为明朗向上的C调,使全曲成为曲调明快,与《想情郎》主题和意境完全不同的《乌苏里船歌》。


中国歌唱家郭颂2月9日在新泽西州参加华人春节歌舞晚会演出。他演唱了40多年的“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多维社)

郭颂向多维社介绍说,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解放前饱受日本占领军的欺凌,到新中国成立时只剩下二、三百人。到目前,赫哲族人口已经达到三、四千人,全国各地都有,但主要聚居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和八岔赫哲族自治乡,饶河县四排乡也有二百多赫哲族居民。另据饶河乡政府网站介绍,赫哲是满语,大意是指”东方的人们”,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素以三江为家,渔猎为主,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文学为依玛坎、说胡力;民歌有嫁阔令、赫尼娜;乐器有口弦琴、单面手鼓;有各种民间舞蹈。

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2年12月29日的判决则说,《乌苏里船歌》的主部曲调与《想情郎》、《狩猎的哥哥回来了》曲调“基本相同”,其引子和尾声为创作。《乌苏里船歌》“属于改编或编曲,而不是作曲”。它是郭颂等人在赫哲族民间曲调《想情郎》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作,改编完成的作品”。

郭颂对北京法院的判决颇不服气。他对多维社说,古今中外的音乐创作中采用民间曲调的例子比比皆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有德国民歌曲调,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特采用了中国古曲茉莉花,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加入京剧旋律,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则使用了山西民歌,柴可夫斯基更是“改编”俄罗斯民歌的大师,然而从来没有人怀疑这些音乐巨匠的作品是创作产生。

郭颂认为,音乐创作作品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歌曲作者采用民间音乐素材是普遍现象,也符合当时“深入生活,挖掘民间艺术瑰宝”的政治路线。北京法院判决《乌苏里船歌》是改编而非创作,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也将影响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如何发展。他说,中国类似的取材于民间,经过创作加工的音乐作品实在太多了。如果每部作品都被追究“署名权”,不知要有多少艺术家要吃官司。


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赫哲族。(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政府)

对于《乌苏里船歌》的署名问题,郭颂也有自己的解释。他自己1958年就因为创作《丢戒指》受到政治批判。文革期间也受到迫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艺术工作者无人敢要求个人名利,一切艺术作品都被视为集体创作。就连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不署名是田汉作词、聂尔作曲。他那时是反革命,更不能在《乌苏里船歌》乐谱上署名了。那时中央乐团出国演出,都把《乌苏里船歌》作为反映中国少数民族生活的经典曲目,为了避免提到郭颂等人的名字,就对外一律称为“民歌”。后来人们以讹传讹,就把它一直当作是赫哲族的民歌了。直到1979年,东北三省政府联合举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官方组织者才在介绍《乌苏里船歌》时正式标明郭颂等人为词曲作者。

郭颂向多维社表示,他1953年从艺,至今已有50年。他对于歌颂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歌颂赫哲族人民的新生活至今也是“一无反顾,无怨无悔”。他认为大多数的赫哲族人仍然热爱自己,赫哲族聚居的地方县市领导仍然对他大力支持。郭颂至今也仍然保留著赫哲族人授予的“荣誉渔民”称号。他表示今后还要继续为赫哲人民歌唱。


中国赫哲族的传统帐篷居所类似北美爱斯基摩人或西部某些部族的印第安人住所。(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政府)

对于北京法院的判决,郭颂向多维社表示将继续上诉。据他透露,1月26日北京的一些老一辈作曲家曾经召开座谈会。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长吴祖祥、著名作曲家杜鸣心、石乐蒙、苏夏等都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郭颂说,老教授们都认为《乌苏里船歌》是创作而非改编。这与北京法院引用的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专家鉴定报告结论相反。

郭颂还向多维记者透露,作为此案的可能解决方案,他同意今后在出版和演出《乌苏里船歌》时,在标明词曲作者的同时,也标明取材与赫哲族民间曲调。
(多维社 王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