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9分俱乐部中的几位大神(上)

编辑发布:jack | 2018-07-19 20:21:42

【星网专讯】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电影那些孤独的高山、9分俱乐部的大神:

一、《霸王别姬》 9.5分

《霸王别姬》以9.5的高分居于排行榜首位。这部上映于1993年的影片被《纽约时报》评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新高峰和旷世之作。

电影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影片美轮美奂、大气磅礴,如一幅民国风俗画,又如一部人性的史诗,鲜活的人物塑造、考究的美术设计,这样完美的电影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尚谈不上拥有完整电影工业的时代——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电影以戏班出身的程蝶衣、段小楼两位师兄弟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展开从晚清到文革后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代巨变的动荡和渺小个体的沉浮,如泣如诉地展现在了观众眼前。

张国荣、张丰毅、葛优、巩俐,每一个人都在自己风华正茂的年纪贡献了精彩绝伦的表演。程蝶衣为戏疯、为戏狂;段小楼因戏成名、因戏落魄;菊仙为情痴、因情殇;袁四爷借戏成,因戏亡。个人的情感、欲望在命运轨迹中颠沛呻吟,不可逆的时代宿命面前所有人都是上苍的一个玩笑。

那时的陈凯歌书生意气、志向高远,匠心沉潜又不拘常格,正处在被上帝手执摄像机的年龄。他的所有才华和激情都化作了一阕绝美的人间史诗倾注在这部90年代的电影中。之后,陈大师开启了被人们调笑、开涮的后电影生涯,可是无论这些耻笑多么颠覆,单凭这一部《霸王别姬》他就足以享誉整个华语影坛,留名中国影史。

二、《大闹天宫》 9.3分

这是上映于1961年,由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那部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这部《大闹天宫》根据《西游记》的前七回改编,是建国后第一次也是最好的一次用动漫方式展现四大名著的作品。它的美术设计、配音配乐、动漫创意、故事讲述既是划时代的,又和中国传统美学同气连枝。没想到的是,新中国的第一部《西游记》竟然成了后人再难超越的巅峰。

在大师如云、传统美学尚未断代的时代,一切都很简单。美猴王形象的设计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张光宇担任,孙悟空经典的桃心脸的造型正是出自他的脑洞。至今回想起美猴王从东海龙宫那里“借”来定海神针和一幅宝甲后威风凛凛的样子,仍然能让人醉;在天庭当弼马温时那小丑般的得意和放浪形骸的神气;以及他与二郎神打斗时所展现出的让小盆友们瞪大眼睛的七十二变。

影片公映后,在国际上产生巨大轰动。并先后获得了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无疑,未来会不断涌现天才的动画作品,但作为60年代的这部电影,将中国独特传统美学落实在动漫中的壮举将不会再出现。美学的断代将使这部电影成为绝唱,记住这些才华横溢不惜代价打造经典的老电影人吧。

三、《鬼子来了》 9.2分

姜文是当华语影坛独一无二的电影人。他有时是个老炮,有时像个孩子,有时根本就是个英雄。从1993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到最新的《邪不压正》,长达25年中他作为导演一共只拍了6部作品。他的电影有个特点,一旦通俗易懂让人看明白,就会被奉为神作;一旦开始明话暗说,展现姜文自己的疯狂梦想,就会被骂为烂片。

平心而论,姜文被舆论诟病的原因和当今粗制滥造的导演完全不同。唯一的原因是,他跑在时代和观众的前面太远太远了。比如,这部人神共羡的电影就证明,只要姜文愿意他能拍出让影评人和观众共同膜拜的作品——姜文在这部抗战题材的作品中刻意避开了宏大叙事,将故事背景选择在了自己老家唐山的挂甲台村。《鬼子来了》发生在小村庄,展现的却是人性的最宏大命题,也最容易激发人对抗战的深入思考。

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马大三家中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花屋小五郎和翻译官董汉臣,他们是“秘密抗日武装力量”抓来的人质,被送到这儿让村民帮助看守一年。马大三两边都惹不起,有苦说不出,只得将两人关在地屋中好吃好喝伺候着。期间,小五郎和董汉臣想尽办法向附近的日军小分队通风报信,但屡屡失败。马大三警觉后严加防范,好不容易熬到了年三十儿,却没人来接这两位“大爷”。

那句让人啼笑皆非的台词“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就是小五郎为了向马大三挑衅让他杀死自己,让翻译教给自己的,没想到被翻译摆了一道。这种姜文式的幽默电影中无处不在,有喜感的悲剧才是更高级的悲剧,这些喜感最终汇集成了一场让人瞠目的屠杀。无计可施的马大三最终同二人立下字据,以人换粮食,却给挂甲台村带来了灭顶之灾。在“军民同庆”的联欢会上,日军兽性大发血洗村庄,外出的马大三幸而逃过一劫。日本战败后马大三怀掂着利斧闯入日军炮楼想报仇。最终却被国军抓了起来并且砍了头。

整部影片予笑于泪、亦疯亦痴,可视角却冷静得可怕。朴实憨厚的农民会有自己的狡诈;穷凶极恶的鬼子也会贪生怕死;老实巴交的贫民在悲愤交加时亦会大开杀戒;抗日的国军会向本国百姓挥刀相向。这是真实的人性和战争。全片没有正邪对立、黑白分明,每个人都做出了现实中做出的必然选择。好的战争片可以没有硝烟四起、没有血肉毁灭,本片如是。本片又是姜文对中国老艺术家的一次缅怀,陈强、陈述奉献了他们人生最后的表演,陈述卧床不起老年痴呆时家人都不认得却能记住鬼子来了的台词:王八操的日本鬼子。

众所周知,这部电影获得了戛纳评审团大奖后并没有在国内公映。姜文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再现日本军队当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在这部影片里,日本军屠杀的是真正的中国老百姓。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日本观众∶你们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别想再否认。我也想以此告诫中国观众∶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

四、《哀乐中年》 9.2分

这部上映于1949年的电影,由桑弧执导,石挥、韩非等老一辈艺术家主演。电影的题材是家庭伦理,放在今天依然毫不落伍,其中还涉及了十分敏感的“忘年恋”,是当时的时代新歌。

故事讲述了小学校长陈绍常的妻子早逝,独自将三个孩子拉扯大。他的好友刘之权去世后,其女刘敏华在家中遭到母亲百般欺辱,为了寻求人格上的独立只得求助于陈绍常帮忙找工作。陈绍常念及旧情,便为她在自己的小学中找了一个教员的职位。后来,陈绍常的长子陈建中与银行经理的女儿相恋,但是女方的父母认为亲家的这个小学校长的职务并不体面,便借女婿之口劝他辞职。

为了儿子的幸福,陈绍常无奈只得将校长的位置让给刘敏华。这场风波原本就要过去,但是突然有一名同事拜托陈绍常向刘敏华求婚,但陈绍常此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朋友的女儿刘敏华。最终,陈绍常向刘敏华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并被对方接受,两人跨越了年龄的鸿沟后终成眷属。

导演温情脉脉讲述了整个故事,在情节上没有大喜大悲,但却对“中年困境”这一人生问题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陈绍常不仅处于人生的“变轨期”,同时也正处于社会新旧交替的转型阶段,个人命运和社会大潮相互呼应。导演桑弧借此也对“亲子关系”、“忘年恋”、“女性独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以说深度和广度兼备,不愧为新中国诞生的一部神作。香港评论家刘成汉说:《哀乐中年》不但构思独到完整,而且充满着高度成熟的幽默和韵味。可以说是内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国电影,亦是40年代光芒四射的一部作品。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