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背后的真相 有多少是酒精勾兑的?

编辑发布:jack | 2018-03-01 18:29:06

【星网专讯】

据权威人士,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说:真正规范的中国传统白酒,采用传统工艺、手工操作,从原料到酿造,到蒸馏,到贮存,到调制,参与酿造的酿酒大师,全程可追溯的中国白酒是稀有资源。这类酒由于受到产区,工艺的复杂,生产周期长,贮存周期长,在酿酒过程中的比例很小等等因素的影响。这类酒约占整个白酒产量的10%以下。

10%以下,就是10瓶酒里才有一瓶传统白酒!反过来解读,也就是说90%是酒精勾兑的”化学仿白酒”。

为什么很多酒厂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勾兑酒(仿白酒)?因为酒精勾兑酒和传统白酒的巨大价差是最大的动力!酒精勾兑酒的优势在于“成本优势”和“缩短储存时间”,酒精勾兑酒每瓶总成本4.5-4.7元人民币。行业需要这个成本很低,利润很高的白酒,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这种做法在行业内是有市场的。但在社会上,这种变态的价值观是不会有人认可的。站在消费者角度你只需问一个问题:你是愿意喝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还是纯粮酿造的白酒?答案很清楚。

究竟这个酒精勾兑酒是怎么来的呢?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粮食的产量很低,但白酒是需要粮食来酿造的,再粗放也得两斤粮食出一斤酒。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白酒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粮食产量很低。此时国家就责成轻工业的领导研究这个问题。

1955年全国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酿酒会议,就是针对白酒需求量和粮食产量这个矛盾,进行了研究。当时就制定了兵分两路的解决方法:一方面维持固态化生产,来保障社会需求的供应,同时加大人工培养微生物,即通过人工酵母发酵,来提高固态法的出酒率,这走的是技术改良路线;另一个思路,就是按照苏联专家的意见,把原料粮食经过液态发酵后,蒸馏成食用酒精,实际也就是伏特加的生产工艺,再把食用酒精改成白酒。

1956年,600多位国内科学家并百余位苏联专家共同编制《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当时轻工业部提出酿酒工业方面的课题是“酒精兑制白酒”。其根据是白酒中主要成分酒精加水占总量的98%。生产酒精的方法已经在国内酒精厂达到可以生产高纯度酒精的水平,主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搞好白酒中1 – 2%呈香呈味成分,并配制成具有白酒风味的产品。

用酒精改制白酒,屡经碰壁之后,不得不改为退一步再前进的方针,即保留一部分固态法生产与液态法生产酒相结合,作为过渡形式,为避免消费者的抵制,称新工艺白酒。1956年,轻工业部重庆工业试验所“酒精兑制白酒”组成了研究小组。采用固液结合法进行试验,用7%优质酒勾兑普通白酒。

这里面包括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串香法,就是把液态法生产的食用酒精作为基础,加上固态的酒糟放在一起加热,蒸出来的酒会有粮食酒的味道,两者一串,就是串香法。第二种是所谓的调香法,就是用食用酒精加上一些香味物质,勾兑调出白酒。第三种是固液法,就是一定的食用酒精混和一定的纯粮酒勾兑。

尽管酒行业许多企业和人不承认,但公正地讲,目前中国白酒市场上,这三种方法基本构成了高中低三种档次的产品。最低档的就是调香法,用食用酒精加香味物质调出来的;第二种是用食用酒精为基础,用固态发酵法生产的纯粮酒来调味,这种是中档产品;第三种,同样以食用酒精为基础,但加的纯粮酒要多一些,半酒精半纯粮酒,目前这种酒基本是高档产品。当然,纯粮固态发酵、一点食用酒精都不加的,就是超高端了。

所以大家一听就清楚了,纯粮固态的白酒,完全固态的,成本高,由于出酒率低,两三斤粮食出一斤酒。采用调香法串香法的酒,成本就低了。来算一算这两种酒的成本,许多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比如二锅头,他们一直说自己是传承了800年的工艺酿造的,许多人还挺相信。其实你仔细算这个账,就算它出酒率高,两斤粮食出一斤酒,一斤粮食如高粱小麦成本价都要1.5元,两斤粮食就要3元,再加上它的生产成本、包装成本,一瓶500ml的酒成本都在8元以上。但光瓶的零售价才10元、12元、15元,它怎么挣钱?这个账很好算,给经销商的价才7元左右,这个价还要包括它的原料成本、工人工资、包装费用、税收和销售费用,利润也要加进去,那它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很明显了。

采用液态法白酒的核心是因为粮食短缺。1955年到1995年的40年时间,中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经历了极度紧张期、相对紧张期、适度宽松期。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粮食在1995年开始就不紧张了,不缺粮了。这给社会带来的一个进步是什么?是在粮食短缺时期不得已采取的方法,该终止的时候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业界良心却被利欲熏心覆盖。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竞争开始激烈,但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白酒的消费量也突飞猛进。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对白酒企业来讲,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续用液态法来勾兑白酒,可以节省很大的成本。这样液态法白酒就延续下来了。

如果说白酒液态法的应用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那么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白酒行业还在采用液态法来勾兑白酒,甚至在产品标签上不标清楚配料,或者在标上液态法白酒的同时还标上固态法白酒的配料,这种行为已经是利欲熏心、缺乏良知了。

因为这些真正用纯粮生产白酒的企业,在当前的社会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他们成本高,销售量少;销量少就没钱去做广告。而那些用液态法勾兑白酒的企业,他们的成本低、利润高,他们有钱去打广告,让消费者误以为他们是正宗的,是有品质保证的。

(文/中国酒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