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南和北差异到底有多少?

编辑发布:jack | 2017-06-22 19:54:06

【星网专讯】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说,南方人细腻,北方人豪爽?这是一个特别有趣也众说风云的话题。

财经媒体名人吴晓波援引美国心理学者托马斯特尔汉姆就得出的一个理论,叫做大米理论,从饮食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托马斯特尔汉姆研究发现,水稻种植区的民众一般将自己看得渺小,情况和日本人相似。而小麦种植区的民众则较“膨胀”,个人主义较强,思想接近欧洲人。

这是因为种植水稻需持续供水,劳动力投入大,邻里间合作和协调较多,令人产生互相依赖性格;

相反小麦种植较简单,农民大多靠降雨灌溉,很少需和农民合作,故此性格较独立。

但在人们不再种植这类农作物之后(正如目前中国正发生的情况一样),此类差异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这项研究引用了一些发现,比如在美国,在苏格兰和爱尔兰牧民定居的地区,即使大多数牧民的后代很久之前就已开始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了,这些地区的暴力事件依然更多;这一情况表明,文化特征即使是过了很长时间也很难改变。

有人总结北方人的性格就像她的四季一样比较鲜明,大喜大悲,喜形于色。

是朋友的时候可以哥们义气两肋插刀,酒过三巡豪言壮语;但也可能一语不和大打出手,六亲不认。所以在北方的街头巷尾常常会遇到当众吵闹打架的事情。

而南方人的性格却比较含蓄,温和,有时会让人觉得他们个性的线条模糊不清晰。接人待物文雅、礼数周全,但会理智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不随意地承诺什么,也很少激动起来。

所以在南方的饭馆和街上,到处都是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如果碰到一帮面红耳赤的家伙,那一定是从北方来的。

做事情也不同,北方人容易激情和冲动,做事经常是大起大伏,但缺乏理智和韧性。

南方人藏而不露,但心中有数,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事情做完,但有时过分的理智也缺少了几份做人的乐趣。

以秦岭和淮河为界,这是个自然的界限,也是一个人文的界限,也是一个社会和经济的界线。

除了这些公认的差距外,还有其他方面南北差距,一起分享出来,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认识。

南柔北刚:我们可以看看典型的乐器,南方人喜欢吹箫,吹箫的时候是这个样的,低头眯眼,余声绕梁,安静,不能着急呀!这是吹箫的风格。那么北方人呢?是吹唢呐,这个就不一样了,吹唢呐是扬头锐眼,高亢激昂,动作幅度非常大,这是南北人的性格的差异……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中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些。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中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近现代首先从中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繁北齐:中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中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南敞北封:中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出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南涝北旱:中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总之,南北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但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地域,才有多彩的风俗人情,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