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与月饼的感念

编辑发布:jack | 2021-09-13 23:09:53

【星网专讯】(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小时候的中秋节给俺的依稀记忆,就是吃个月饼香香嘴。父母的双亲都跟我们住一个屋檐下,三代11口人蜗居,毋庸等仲秋节才阖家全聚。青葱岁月的日子艰苦,百姓只有捱到过年节才能稍改善一下生活,仲秋的月饼即是其中的一项,难怪孩儿们老惦记着过节呢。

那时的月饼制作得朴素无华,没啥花样,基本上供应两大式样的:齿轮边褐黄色的和滑面酥皮乳白色的,均是豆沙或枣泥甜馅儿。月饼论个儿卖,售货员用棕色粗纸将其方方正正地裹起来,顶敷一张红色商标纸,再以细纸绳十字花捆扎,其上打个结扣儿可容指穿过勾提。仍记得那打包扎结的熟练,不久油渍透了包装纸,形成了明暗相间的典型糕点礼包。

许是由于普遍清贫之故,又倡导平均主义,社会风气较好,鲜有送月饼作礼疏通关节人脉的,圆饼买来均是自家消费。俺们家人口多,买盒月饼切成小块分到每个人,寥寥不解馋,却仍不失为打牙祭的珍品。幼小的心灵每在幻想,将来有钱了定狠狠吃上它完整的几大只、好生过把嘴瘾。

若干年后改革开放,生活变富裕了,五花八门的月饼造型各异,精致漂亮色味俱佳,令人眼花缭乱。馅儿也跳出甘甜的单一,变成咸味、鲜肉、蛋黄、肉干、水果、云腿、莲蓉等。包装更是过度,纸盒、塑料盒、铁盒、木匣,皮面印刷精美,烫金鎏银熠熠亮眼,人称“天价包装”,令人联想起成语“买椟还珠”的典故。

此际的人们荷包倒是鼓了,可以任性随意购食。但却不得不顾及到年纪与保健,故不敢放开吃,以致于儿时的夙愿还是没能实现。

而这时节的圆饼除了自食以外,还成了维持社会关系的某种润滑剂,常被用作节日馈赠有关人物的佳品上礼。尝闻同一盒高档精品小饼被送来转去,最后竟又传回到自个手中,这种笑话折射出了其时的社会现状一角。

听说有的送者在饼盒中换或塞上价值不菲的硬通货,寓答谢或贿赂于并不起眼之中,以不使受者收纳时尴尬。因此过中秋节也成了另类心理负担,加上该节也定为隆重的国假,走动送礼若计划不周,或许会影响到仕途与关系。

的确,留洋后游学欧洲,侨居时见不着月饼,更无送礼之事。有次十月份回乡探亲,妈将甫过不久的中秋节攒下的团圆饼都留在冰箱里,等俺归来大吃,叫我感动不已,知子莫如母。惜带不回来与海外的家人分享。

定居多伦多后,欣见中秋前个多月华人超市就有宫饼呈现,提醒着国人团圆节将至。种类繁多,南北风味俱有,琳琅满目尽挑拣。备感华裔生活在斯有福,跟旅欧天壤之别。兴奋地电告爹娘,毋再遗憾儿在域外捞不着月团吃了。

俺的一双在海外长大的儿女,亦由此见识了这一中国甜点,尽管他俩浅尝即止,不似我恁地钟意深嗜;但顺便从中听我讲了些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颔首而笑这“美丽传说”。八月十五夜晚,也随着俺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叹其又大又圆,确不同于往常。洋人们仅晓得月朔、月望按时轮回,并无一年之仲秋是最适于观赏莫大冰轮一说。

纵观中秋节在世界各地,第一代的华裔移民们都不忘过这大节,企盼着有朝一日与国内的亲人团圆欢聚;它寄托袭承着华夏的风俗遗传,延续流淌着炎黄的民族气血。

吃着那惟中华独有的传统食品圆饼,咀物嚼情,品咂享受着一种祖风乡味,深深勾起着一股怀旧忆亲,心中泛起着一番对根的感恩思念,从而对迁徙过活中的生命时时反思,对未知的将来满满希冀,一如那清夜玉盘充盈,月复一月。真的但愿人长久,五洲四海大洋两岸,万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