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白求恩故里

编辑发布:jack | 2018-09-27 12:20:19

【星网专讯】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不久前妹妹和妹夫来加拿大旅游,儿子就带他们和我们老两口一起去白求恩老家格雷文赫斯特(Gravenhust)游览。

驶进小镇,首先看到一个横跨车路的大牌坊,上面写着本处的地名,两边列举各项服务项目。这样的牌坊别处很少见到,给人的感觉,白求恩的家乡气度不凡。

过了牌坊,路牌表明,这里已是“白求恩大道”。人行道上有他的塑像,景点介绍的大牌里,“白求恩纪念馆”用中、英两种文字标出,而且中文是红色大字,特别醒目。

白求恩于1890年出生在这里的一所老屋里,他青年时期曾在北部的林区当过伐木工人,一战时他应征参加加拿大皇家陆军医疗队,后因在法国受伤回国, 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他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富有创造,发明多种医疗手术器械,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

白求恩富有革命理想,他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自愿赴西班牙支援反法西斯的斗争。1938年初,他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赴华,后担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 。1939年10月下旬,他在抢救伤员时受感染,不久去世。毛泽东闻讯为他写下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

中加建交后,加拿大政府认为白求恩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加拿大人”,他出生的房屋成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迹”,1976年出资建成“白求恩纪念馆”。我们老俩口曾来参观,当时纪念馆和故居分开两处,参观有所不便。2009年加拿大政府再次为白求恩故居新建展览厅,将故居合纪念馆连在一起,新馆于2012年夏开放。

馆的大门前有两处铜像,一处是他早年在本地当林木工的形象,另一处表达在八路军行医,和一中国男医生一起做手术。我俯身在他们中间表示接受他们的治疗,留下了荣幸的镜头。

纪念馆第一室全是来自中国的纪念性的大幅书法和毛笔画像,毛主席《纪念白求恩》一文用毛笔大字书写陈列在玻璃框里。墙上挂着一张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纪实照片,白求恩大夫在一所小庙里冒着日军的炮火给伤员作紧急治疗。

第二室表达他青年时期在本地的情况,阵列很多文字和纪念图片,一座高大的穿着便装的白求恩铜像神采奕奕地站在中间。

第三室中间停放着一辆法国老式雷诺汽车,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白求恩就是把那辆汽车改装成流动医院,并首创流动输血急救的方法拯救国际纵队战士的生命。

从纪念馆出来,两房之间有一片空地,靠纪念馆的一处草地布置成战地救护工事,顶上堆着沙包,边上放着担架,挂着深绿色的军装,供参观者摄影时穿着。我们每人都换上军装,戴上一战时英军的盆式钢盔(塑料制)。儿子手拿病情记录本,身份是医生,我柱着双拐是伤员,妹夫扶着我,老伴和妹妹抬担架。这样我们就体验了白求恩在西班牙内战时期的情景,真是不虚此行,人生难得老来疯!

接着进到了故居。这是一幢二层小楼,客厅里有钢琴、煤油灯,孩子的活动室里摆着象棋和玩具,书房办公桌上摊开笔记本。厨房里有水压机,大火炉的管道通向全屋,这在19世纪是很重要的取暖设备。一小房间里放着一架100多年前的自行车,轮子一大一小。我想和以前那样上二楼参观,那里的展品显示白求恩青年时期的生活情景。这时服务员拦住我说,上楼要再交3.90元参观费,也就是二次收费。我想这一景点层层收费的经验大概是从中国取来的,以前可全都是免费。

参观时整个景点就我们四个老人,据说,参观者主要是来自中国的老人,加拿大人对白求恩不甚了了,这也是容易理解的,文革时期,老三篇是我们每天清晨要诵读的必修课,人人都倒背如流。到了加拿大,老人们也都有心到圣地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