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才在中国最吃香(上)

编辑发布:jack | 2002-03-22 03:19:31

【星网专讯】2001是新世纪的开端之年,人称“人才年”在这365天中,中国人才超市涌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浪,仅北京一地的人才洽谈招聘会就举办了457场,近百万各路精英倘佯其间,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岗上岗下的人们感触到空前的竞争压力,各行各业都在人才蜂起的大潮中整合自身的人力资源。年终岁尾,回眸人才,我们发现中国这一旺热领域有8大热点――

特点一:猎头挖复合型人才

随着中国入世,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复合型人才成了猎头公司猎取的重点对象:一是农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二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三是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四是了解国际惯例、符合行业需要的外语人才;五是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的需求导致猎头公司调整工作重点。除了IT人才仍居首位外,还有个新情况:企业委托挖金融业的首代、投资银行的副总、保险公司、保险基金公司方面的人比较多一些,这些人才的年薪一般都在40-50万元,此外一大特点是搞技术的人才工资高于只有学历的人。

特点二:教师专家学者忙赶场

2001年北京的考研辅导市场比以往任何一年都火爆。据了解,一些考研辅导名师每年一般均需花费数月连续奔波于各大城市做招生宣传,在正式授课期间,一天循环赶2至3个场地的现象十分普遍,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这些老师如此不顾疲劳地“赶场”。据介绍,全国各大考研辅导班一次性支付给主讲教师的薪金最少是1000元/节,有的教师更与辅导学校实行五五分成,每次课下来收入均达上万元。

与老师们赶场相比,专家、学者似乎是2001年最忙的人,出场率高、出场费也不低。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教授透露,2001年赶场参加各种论坛、会议的专家基本分为三种:一般、较有名气和全国知名,他们赶场的收入也是每半天3000、5000、10000不等,知名的教授每月要收入四五万元,如果被外地请去,“出场费”还要翻番。

特点三:什么行业跳槽最多?

随着“入世”的槌声响起,一直捧着“金饭碗”的几大国有银行的员工不少人向单位递上了辞呈,准备跳槽到中小银行去。同样,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员工也出现大批量的非常规流动。另外,中国软件业员工的跳槽率已经”冠盖”所有行业;外资保险公司的抢人大战刚刚开始,保险人才已经被国内各家保险公司“挖来挖去”,所以,保险公司的业务精英和管理高手也是跳来跳去。

2001年,北京各家媒体粉墨登场,为编辑记者和广告业务人员提供了许多施展才华的职位,许多人刚刚进入一家新的媒体就已经考虑下一槽该向那里去跳了。另外,基金经理、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信息主管、投资管理人才,前天刚要了他们的名片,今天打过电话去,就被告知已经另谋高就了。另外,医疗人才由大医院流向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局面已经出现,公立医院技术骨干队伍的稳定性面临“跳槽”严峻挑战。

特点四:什么人赚钱最多?

钱挣的多了未必可以做一切事,但兜里没钱,很多事的确是不能做。纵观2001年,买了新房、购了新车的人们大多都是从事以下几种职业:计算机软件开发商、建筑承包商、律师、体育明星、注册会计师、证券经纪人、广告人、特种养殖种植主、整形医生及美容师、公关人、销售主管。2001年来京商务考察的外商外企、民间团体越来越多,于是钟点秘书浮出水面,不管是在职人员还是在校大学生,只要外语好、又有秘书专业技术背景,几场赶下来,也就成了万元户。另外,同声翻译也成了香饽饽,每小时的报酬最高的可以与白领的月薪等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