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教堂前帐篷丛令人瞠目

编辑发布:jack | 2022-11-30 03:06:37

【星网专讯】(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多市中心毗邻中国城的书院街上,有一不大的老教堂,静蔽在街角的浓荫下,古朴沧桑的外观掩不住年久失修的颓势,令人疑近废弃成墟。

然而它却“生机勃勃”,不似多数神庙平素大门紧闭得可罗雀,仅在礼拜天才开放迎人;而是常常一早便敞了门,不少群众排队待入堂中廊厅,瞧着人气挺旺,叫路客每每侧目相看。

后来才晓得,原来这些“晨鸟”来此挨号,是为领取教会赈济的,每人发得一枚煮鸡蛋,和些零碎食物。这是住在附近、也曾去光顾过的朋友不经意提及的。

而马路斜对过有间食物银行,同样每早大摆人蛇长龙,依次求取救济食品,二者遥相呼应。近年来这些队列变得愈来愈长了,内中各色人种和年龄段的俱全,每叫路人生叹。这是我初来加拿大的那些年间所未曾见过的。

今春以来,该教堂的前庭绿地上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搭设的帐篷,露宿定居了一批游民“抱团取暖”,且越来越众,密麻满当,各色的大小旧篷旱伞和箱箧家什,丛立簇拥着圣殿,很不协调雅观。

都11月中旬了,薄衫群立的篷丛在寒风中仍方兴未艾。近水楼台便于救济,抑或诸多市内公园严禁露宿,令其转占此净土扎寨栖身?不得而知。

不言这陋帐营地同样“有碍观瞻”,却没见官衙管制。说政府其实有庇护所供给,流浪者不愿去住,觉得受限、不如在外自在,亦是“自由”“人权”。

安营教堂边,许更易直接得神助?无侵犯私家领地会遭起诉驱逐之虞,倘教会赶撵,会悖其博爱宗旨。故此逐渐发展成露宿寒士聚居之地。

有时还可见教徒拿着披萨饼盒,挨个帐幕隔帘垂问是否要早餐,有长臂伸出接拿进去的,也有闷声回答不需要的,均是异景一观。

不禁联想耶稣跟门徒说的:“会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预言再次真切应验在两千年后的今天。

在欧美世界,教堂乃敬拜上帝的圣所和观光景点;但非穷户贫民收容站,更不是茔地,后者令我始终不以为然:诸多君主、名流葬于圣堂内/地下室,以为自个的尊贵虚荣,北欧的乡村教堂都是跟墓地在一起。

记得当年耶稣曾怒赶出在圣殿里做买卖的,“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遑论变为显贵达官的坟冢。

溯古教堂确曾偶扮过临时庇护所角色,有点“避难权”,即被追捕者若逃入,差役等不可随进擒逮,此系根据旧约的条文。

新约时代不同程度地延袭着这一习俗,像法国名著《巴黎圣母院》即反映了这一实情;西班牙逃犯只要摸到教堂的门环就可得到庇护,造句了“抓住门环”成语;瑞典教会庇佑躲入殿中的非法入境者,还提供衣食、免费医疗和小学教育……,俱显示了教堂独享的神圣不可僭越地位。

而多伦多闹市这教堂前的此情此景,发人深思感触,传统宗教与冷酷现实,城管治理与施恩仁政,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交织错综,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