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编辑发布:jessica | 2014-09-30 05:34:32

【星网专讯】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点心)林太乙最享誉盛名的作品应该是《林家次女》,这本书讲述了作为语言大师林语堂的女儿特殊而别致有趣的成长过程,不仅让我们有幸学习大师独特的教育方式,更让喜欢林语堂的人近距离地了解了他一粥一饭,虽是同你我无异的家居生活,却因他热爱生活而充满了不市井的情趣。

我非常喜欢林语堂行云流水,怡然自得的文字。最早读他的《吾土吾民》,看他分析中国人的性格,立刻就爱上了中庸;及至读到他对于北方人和南方人性格的成因,则更是边读边笑;待看到初生婴儿大哭,因为阎王爷一脚把他/她踢出来道,“你就这么不想出来吗?”真是笑得打跌!

后来读他的小说,同样精妙。最爱《红牡丹》。那样一个不顾世俗礼教约束的妙人儿,始终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爱情。林大师再次通过书中人物来介绍我最爱的老庄。比如若水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不能忘情斋,而若水的名字就取自上善若水。若水美妙的乡野生活,应该也是林语堂的生活理想吧?

牡丹的妈妈嫁了一个实际的丈夫,但她心里却始终保留一片外人进不去的田地,所以她坚持保留一个小小的花园:理想看似与现实妥协,但实际卓尔不群,独自在一隅不被打扰地思量。

林语堂被称为语言大师,著作甚丰。林太乙的文字也幽默有趣,但多了一点女子的温婉和小任性,因此比林语堂更得我心。

林语堂爱吃,林太乙受熏陶也热爱美食。我因为很多东西不吃,为补遗憾,就更变本加厉地爱那些写吃的文章,加之想象力丰富,结果眼前幻想出的美食往往比人家真实做出的美味还要令人垂涎欲滴,然后就算是我吃过了,心下不禁大大欢喜。

《林家次女》里有大量关于吃的描写。比如林太乙写她妈妈怎么做肉松,工序不能说不繁琐,里面还有我不能忍受的猪油,但她写得实在美味,我竟可以一字不差地读下来,然后似吃到嘴里一样鲜活。

《肖邦,你好》里面,印象最深的就是做狮子头。这也是一道我从来不吃的菜。可是林太乙写得生动有趣,我好像都看得到挥动的臂膀,打打打,把肉打得嫩而松软,咕嘟咕嘟咕嘟,大白菜把油腻一点点吸干。赫赫,人生最美是家常。想起在北京工作时,吃了那么多家餐馆,最中意的还是那家叫家常菜的餐馆,听住在北京的女友说,还在!

《好度有度》里也有好吃的。本来就是老两口到美国探亲,哪里有不做好吃的道理。最有趣的是,里面还穿插了一段调查:中国人在飞机上喜欢吃西餐还是中餐。结果是西餐,因为天天吃中餐,想换换口味。多么趣致!就好像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过腻了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投入到另外一群人过腻了的生活中去。所以去夏威夷,千万别学人家小女生夸张地赞美,“你们天天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好幸福哟!”合作的人会冲你微微一笑,“是,天堂一样!”不合作的人恐怕要扫你的兴了,“如果天天,也就不新鲜了……”

《女王与我》里面也少不了做饭的场景。讲究吃的人多半擅煮。英国女王因此没有林太乙幸福,因为她大概无法体味那种为所爱的人做一桌好菜,然后看他一口气吃完的幸福感。

吃吃吃,人生有多少比吃更令人快乐的事情呢?尤其是那些被营养学家诟病的食品,比如蛋糕,牛油饼干,梅菜扣肉,烤串儿,油爆虾,水煎包—–食材与油和火亲密接触,缠绵缱绻后,也许吃起来不健康,可吃下肚后的那种快乐,英文的解释中规中矩:此类食物因饱含脂肪,而使人更有满足感。呵呵,可不就是心满意足的感觉吗!

至于林太乙的幽默,也是不输林语堂的,而且因为女性化,读起来更有共鸣。比如《肖邦,你好》里面,女主角经人介绍,初次和真命天子见面,他是暴牙,偏他供职于中央日报,于是雅琴躲在报纸后面笑得报纸悉索发抖,不能自抑,然后被老父批评,不得不挪开报纸看着他,一看之下,只有笑得更厉害,还要顾及礼仪死忍,结果肩膀抖得不象话,看得我也哈哈大笑起来。

《好度有度》里也是有趣的不得了。马太太学英语,老忘记复数要加S,于是马先生很耐心地每次在她说完后,加S,马太太终于恼羞成怒,“你老嘶嘶嘶的干嘛?你属马的啊?!”

《林家次女》里就更是有趣了,因为里面有林语堂的幽默了。

幽默其实哪里都有,林氏更吸引我的其实是文字下的生活态度: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又或者是,无论贫穷与富贵,成功与失败,我们都能安之若素,并就地取材,从而尽享生命的丰富与华美。

终究,我们只能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