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因为是个打工仔而遭人嘲笑

编辑发布:jack | 2021-09-15 10:55:05

【星网专讯】(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马强)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是做管理工作的,对于工人阶级听过也见过,也有不少来自工厂的亲戚朋友,但自己从来没有做过,所以对于体力劳动的理解都是概念性的。

刚来加拿大,找工作遇到了困难,于是就向就职于专业岗位的前辈请教,前辈一番鼓励之后,顺嘴丢出一句,“干啥也不能进工厂,那个太丢人了。”只是声音言犹在耳,我却一头扎进了给前辈丢人的行列。

大概算了算,在刚来的两三年里,自己至少做过几十种体力工,也可以称得上是全能选手了。这些体力工,最长的几个月,最短的只有一天。一部分工作是迫于生活压力,更多的是出于爱好,闲的难受给自己找事儿。

那时年轻,心想来到这个一本护照走天下的地方,不好好利用一下就太可惜了。于是也学电影里演的那样,一只皮箱一双手,走到哪干到哪,走到哪玩到哪,这个也是当初频繁更换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只是在转了几个城市之后,发现艺术确实是加工出来的,现实还是要粗糙得多。

有时候和国内的同事朋友聊天,讲讲打工的乐趣。结果最后人家得出一个结论,国外不好混,你看那谁谁天天在工厂里打工,遭老罪了。你不是鱼,当然不知道鱼的快乐。遭不遭罪,好不好混,自己心里自然最是清楚。反正每天还是继续混迹于各种体力工之间,悠哉悠哉。

丢人丢到了国外,国内朋友因为环境差异而产生认知偏差其实还是可以理解的。而我这个打工仔身份即使在这里也还是会而遭人鄙视的。比如那个前辈就在得知我成为打工仔之后立马就把我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冷处理。

不过前辈给我的待遇还算温和的,有的人当面就会对你表达对打工仔身份的蔑视。那一年一个长周末,朋友说准备在家里搞一个聚会,都是喜欢投资的朋友,给大家一个机会相互认识交流的机会。有吃有喝有朋友,我自然是欣然赴约。

高朋满座当然少不了高谈阔论。房产经纪说自己成交了多少多少套豪宅,保险经纪说自己的保险基金收益如何如何好,还有人故意吐槽自己的上级,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在变相炫耀自己的办公室成就。那个时候还没有“凡尔赛”这个网络形式,但凡尔赛的技巧显然可以无师自通。

不过这些看起来和我都没什么关系。我也试图参与话题,只是在自报工作之后,人家一听,先是短暂的沉默,继而礼貌地一笑,很快就把头转向别处,明显是去寻找合适的讨论人选。这么着转了一圈,我也就很识趣地坐在那里静静地听人家谈经论道。

朋友倒是不错,为减少尴尬,不时过来劝我多吃点东西。一来二去我也就很快水足饭饱,既然这个场合不适合,干脆就起身告辞了。我正和朋友告别,一哥们特意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后很严肃地告诉我说:”朋友,你不能再在工厂里这么混下去了,这样人生太没有意义了,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朋友有些抱歉,我却并不介意,只是没想到有的人会将自己对打工仔的轻视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我自然也是辜负了那哥们的谆谆教诲,继续回到工厂和那些一身汗水的打工仔们厮混下去,而且乐此不疲。道不同不相为谋,鄙视之间,江湖不再有相见的必要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身份的权利,对别人的选择也应给予起码的尊重。社会精英固然令人羡慕,但普罗大众才是我们衣食的来源。道理很简单也很明了。

在打工的日子里,我遇到了各色各样的打工仔,有的人迫于生计,有的人则是体验生活。我曾经遇到一个投资移民过来的兄弟,和我一起做了两个星期,之后就不做了,他说就是想看看自己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旦身无分文,能否靠最基本的工作生存下去,现在证明自己可以就已经足够了。

对于大多数打工者而言,他们其实还是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我也曾经问过一些年轻人,为啥不去学校读个文凭,然后找一份收入高一些的工作。他们说,钱是赚不完的,够花就行。工作之余,户外烧烤,野外露营,垂钓,滑雪,别人有的,我也可以,而且我的工作简单,没有压力,快快乐乐,舒舒服服,日子不都是一天一天地过着?

快乐很重要,这个和做什么工作显然没有因果关系。道理很浅显,但不是人人都会真正地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