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报看报乐趣多

编辑发布:jack | 2015-04-20 06:01:42

【星网专讯】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爱米)爸爸每天都要去附近的中国超市转悠一趟,主要是为拿取报纸,越来越多的免费中文报纸一排排堆放在超市的门外,成为我们精神食粮的乐园。爸爸拿报纸是积极的,扔报纸也是积极,往往还没等我抽出空闲来看报纸,他就已经把辛辛苦苦背回家的报纸给扔到那个蓝色的回收大桶里。

“你看报纸的速度怎么这么快?”我问。他回答道:“都是些重复的内容,抄来抄去,没有什么新鲜玩意。”“那你干嘛还要天天去拿?”“我这不是锻炼身体吗?再说,人家花钱印刷出来的东西,咱不去捧场拿取,还指望别人再拉回印刷厂不成?”得,他还很体谅报社同仁们的苦衷。爸爸不仅自己积极拿报看报,每星期还帮对面一户从中国移居加国四十多年,年近九旬的老夫妻拿报纸。

妈妈看到爸爸往外乱扔报纸,不乐意了,她指出:“你这是对作者不负责不尊重的表现,有些报纸上的文章还是挺有意思的,特别是,我们女儿写的文章,不管好歹,母不嫌子丑,我是都要留下来保存的。还有一些具备参考价值的性息,也是值得留存。这样吧,以后你把要扔的报纸放在太阳房里,由我看过后再做决定。”

我在国内上班时,每天都看单位定的报纸,回家看自己买的小报,把新闻浏览一遍后,最感兴趣的版面是小说连载。出国十来年,我再没认认真真看过大部头的小说,看连载更觉没有时间和耐心。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我已经习惯了在网上查找信息,看新闻,读文章,报纸已经退居二线,成为我闲暇时翻阅的奢侈品。遇上好文章,捧在手中仔细推敲,那种感觉还是不一般,你可以用心揣摸,体会一种如沐春风的味道。

国外的免费报纸,不是靠读者付费来生存,而是靠广告费来支撑,这就坠入一个怪圈,报纸越办越多,广告越来越便宜,读者越来越不在乎,作者越来越无法养活自己。天下文章一大抄,谁又愿意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地去构思什么经典文章?当代作者多如牛毛,能引起重视统领潮流的实属凤毛麟角,更难冒出如苏格拉底那样的哲学家或者与曹雪芹比肩的文学家。

有人认为,只有那些出自大家手笔的书与文章才值得花时间去读,我虽有同感,却并不完全赞同。大师也有败笔,如果不注重修养,不持续学习,思想僵化,那么,出手的文字也就没了魅力。高手在民间,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也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和文采拿来与公众分享。对于无名氏创作的美妙文章,我不仅仔细阅读,而且搜索相关文章来加深印象,且会找到作者的专栏或博客予以关注。

互联网和微信的兴起,人们相互交流获取信息日趋便利,传统的报社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竞争。大报小社纷纷建立网站,开辟专栏,设置微信,这是报业发展的趋势–网络电讯化。

珍贵的东西只有在失去后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作用与价值,当往昔书信日记被不经意地丢弃,当你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才从箱子的底层发现一纸张破损不堪字迹依稀可辨的美文,就会由衷地庆幸:手写的字迹与印刷的文章还是靠谱,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历史,也需要时常回望探索,在一家家报业网站开张的时候,也有开始把眼光瞄准印刷报纸的老板,毕竟,报纸有其独到的功能与强项。

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手拿一张促销广告远比在手机上查找翻看链接便利得多,所受到的限制也少。留存在纸张上的文字,怎么着,也比保存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文档更踏实,放大一下想象力,出土的西周文物中有台电脑,可有考古科技专家能够调出其中的文档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