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琴老师授课看教人的艺术

编辑发布:jack | 2014-07-23 06:00:07

【星网专讯】(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小女儿今年一月份考完钢琴第10级以后,换了个老师继续学表演级。

以前的那位钢琴老师教了两个孩子10多年,一直把大女儿的表演级教完。但是,因为她以前没有教过这个级别,所以没有经验,教起来相当吃力,也能明显感觉到她压力不小。而且,至今为止,她也就只教过大女儿这么一个表演级。于是,我们早就商量好小女儿的表演级就不跟她学了,她可以把给小女儿上课的时间用去教她感觉得心应手的级别较低的学生。

经人引荐,我们结识了一位以教高级别学生钢琴为主的老师,而且有好几个学生曾经或正在跟他学弹表演级。

小女儿跟以前的老师学琴差不多8年,已经完全习惯了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冷不丁地换个老师,我非常担心孩子不习惯。因此,每次上完课,我都问小女儿感觉如何?她都很高兴地说:“很好,很喜欢跟这个老师学琴。”致使大女儿禁不住提出要去现场观摩学习一下这个老师的授课。

那天观摩回来后,再继续追问两个孩子对新老师的印象。小女儿首先说:“开始学习新曲子的时候,这个老师每次都是让我自己选择弹到哪里,而不是他要求我弹多少页。这样,我就没有了压力。当然我也是不会偷懒的,不可能每次只弹一点点新的呀!”

这就让我联想到我们常常说的让孩子主动地学,看来,要想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我们当老师作家长的首先得把这个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给自己做主,这其实也是在帮助孩子建立和培养自信心。如果我们总是恨铁不成钢似的要求孩子做这做那,孩子也总是在被动的状态下去完成各项任务,久而久之,逆反心理不免就会产生,而我们的教育也就逐渐失去了意义。

大女儿接着说:“这个老师不是那么像一个perfectionist(完美主义者)。”意思是说不苛求完美。“可是,如果不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怎么能进步呢?”我疑惑地问。大女儿进一步解释说:“不是一下子就要求弹的完美,而是慢慢地,逐渐地完美。所以,就不会让妹妹感觉有压力。”

带着大女儿的这个评价,随后的几次课,我坐在边上仔细观察认真听讲,终于明白了大女儿的意思:比如刚开始弹一个曲子的新的部分时,老师的要求是弹对音和节奏即可,并不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及时给予表扬,甚至常常会说:“太棒了,这是一个很难的地方,你居然可以弹得这么准确!”这样的美言,谁听了心里不舒服不开心呢?孩子快乐了,教育才有成效嘛!

等到下一次再弹这个部分时,老师就会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比如什么地方轻一点,什么地方需要重一些,哪里的音需要弹得更清楚,和怎样练习可以达到这样的要求,等等。这样,即便是几次课重复地弹相同的部分,因为每次都有新的不同要求,有新东西学,孩子也不会觉得厌烦。

而且,因为不是最开始就把这部分的最高标准提出来要求孩子做到,也使得孩子没有因为一时不能马上达到老师的要求而产生挫败感,反而还会因为每次都能达到老师的并不太高的新要求而有成就感、喜悦感,时间长了,就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

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循序善诱”。首先知序,全面了解和掌握孩子的特点以及所教内容的一般规律。其次是守序,既不超前拔高,也不滞后。再有就是探序,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反思,方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灵活教学。

小女儿最后补充说:“我要是有什么地方老弹不好,老师就一遍一遍地告诉我该怎么做,从来不着急,也不烦。所以,我也就不那么担心害怕,能专心听老师说和练习。”我告诉她:“这是诲人不倦。”
感谢女儿这位新的钢琴老师,不仅让孩子快乐地继续学琴,不断进步,也让我亲眼目睹并感受到了如何在教书育人的实际中有效地运用那些学者们提倡的教学方法,做个让孩子喜欢的有魅力的老师和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