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多伦多 饮茶欢畅之余怀念家乡的早点铺

编辑发布:jack | 2015-08-28 06:38:12

【星网专讯】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每次回国探亲,都会吃一次典型的北京人的早餐(确切地说应该是“早点”):一根油条加一碗豆浆。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叫“早点”,后来听说因为“早点”这个词还有个笑话,说外国人到北京旅游,赞叹北京人真的很勤劳,因为每天早晨到处都挂着“早点”的牌子,提醒人们早点、早点……殊不知,那是早点铺门前挂的牌子,“早点”是早餐早饭的意思,并不是指时间上要早一点儿。

话说北京人的早点是很有讲究的,街头早点铺里的早点有干有稀,有软有硬,有凉有热,有咸有甜。油饼、油条都是现吃现炸,豆浆、豆汁、面茶永远热气腾腾,还有糖耳朵、糖火烧,薄脆、焦圈儿,油酥火烧、豆馅火烧,螺丝转儿、牛舌饼,豆面糕、开口笑……五花八门,诱人食欲。所以,我现在理解“早点”应该就是早饭时所吃的点心的意思。

我小时候家住北京郊区,那里是没有条件享受北京早点铺里的新鲜早点的。只有节假日去城里姥姥家,住在姥姥家的四合院里才有机会。早上起床后洗漱完毕,就和姐姐一起拿着小竹笸箩和搪瓷盆,兜里揣上姥姥早就给我们准备好的钱,去胡同口的早点铺前排队等着买早点。我的姥爷最爱喝豆汁,这是每天必买的。很多人以为豆汁就是豆浆,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豆汁是用做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制作而成,味酸,略苦,而且有轻微的酸臭味。据说是不是北京人,测验的方法就是让他喝一口豆汁,要是眉开眼笑,打心里往外满意地嘘口长气,就是地道的北京人。如果要是眉头紧皱,嘴角直咧,这就是外来者。豆汁的味道很特别,但具有保健功效。夏天解渴消暑,冬季清热温阳,四季喝它,开胃健脾、去毒除燥。此外,喝豆汁也是有讲究的,得配上焦圈和咸菜丝。

通常站在窗口外买早点的人都是附近几条胡同的居民,街坊邻居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大早相互问候一下,或者聊上几句。那时我每次去早点铺买早点,站在窗口外等候的时候,最爱顺着小小的窗口的缝隙看早点铺里的师傅炸油饼油条,擀面烙烧饼火烧,他们永远是那么的不紧不慢,甭管窗外排多长的队,用料不能减,火候不能欠,工序当然也不能省,因此,做出来的各式早点总是色香味俱全,我们端着买好的早点,诱人的香味直窜鼻孔,挑战着我们的味蕾,让我们不得不加快步伐赶紧走回家去享用。

我上大学期间,几乎每个周末都回家,周一早上坐公交车返回学校,在复兴门站换车时,车站边就有个早点铺,进去喝一碗豆浆吃一根油条当早餐,就是那时形成的习惯。这个早点铺和姥姥家胡同口的早点铺不一样,前来买早点的人需进入店内,而不是站在窗口外等候,而且店内有餐桌餐凳供客人用餐,和餐馆差不多了。多数人都是和我一样,匆匆吃过,然后出门赶路上班上学去,完全没有胡同口早点铺的悠闲自在。我也是吃饱喝足,挤上一辆公交车回学校,一周的学校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出国以后,虽然也喝过豆浆吃过油条,但是,此油条豆浆非彼油条豆浆,味道和口感相差甚远,而且完全没有北京早点铺的气氛,因此,也就无论如何都进不了我的早点食谱里。只好凭记忆自制烧饼火烧,没想到,竟还成了远近闻名的一项厨艺,被很多人喜爱。有一年应邀参加华人社区组织的厨神大赛,一大盘豆馅火烧一抢而光,并且赢得大赛二等奖。

姥姥家的四合院在我出国后不久就被拆迁了,整条胡同都没了。如今回北京,所到之处,见不到印象中姥姥家胡同口的早点铺了,因此,再也找不回童年的感觉。现在,很多家庭的早餐也已经以牛奶、面包、麦片等现代食品代替北京传统风味的早点。值得庆幸的是,还能够买到吃到新鲜的刚出锅的外焦里软的油条,喝到香气扑鼻的豆浆,以及百吃不厌的糖火烧、糖耳朵……这些永远是我的最爱。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清晨的北京街头,随处可见拿着早点,一边吃一边匆匆赶路的人们。北京人的早点,从内容到形式,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

知道广东人的早茶是在出国以后,在英国留学时,刚去外卖店打工,有一次老板问我周日早上要不要和他们一起去伦敦的唐人街“饮茶”(老板的粤语发音为“杨差”,经解释我才明白是“饮茶”)。我们的外卖店每周日中午不开门,老板和老板娘每个周日早上七点从家出发,带着他们的小女儿去伦敦,女儿去上中文课,老板和老板娘就在唐人街买菜购物,等女儿上完课,他们一起“饮茶”,然后回家。以我当时有限的常识,认为“饮茶”就是喝茶水,通常周六晚上我们外卖店客人很多,关门都在周日凌晨1点左右,周日早上本可以多睡一会儿,晚些起床,不情愿就为去喝茶水而起大早。于是,我婉言谢绝了老板的邀请。老板每次从伦敦回来都给我带回一盒奶黄包、豆包、叉烧包、春卷等等,作为我下一周每天的早餐,他还给我具体解释了广东人的“饮茶”是怎么回事儿。原来饮茶是广东人的生活习俗,他们所说的饮茶,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喝茶水,还要吃点心。通常都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叙说友情,或是洽谈生意,从而也使它成为了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移民来到多伦多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和玮先生坐地铁去多伦多的唐人街找饭吃,之前听从英国先来的朋友介绍说,加拿大的物价比英国低,多伦多唐人街的物价更是比英国伦敦便宜很多,我们原本是想找朋友介绍的三五元钱就能吃得很饱的餐馆,却第一眼看到一家茶楼,我眼前一亮,决定去见识一下广东人的“饮茶”。进去后发现,这里是叫“Dim Sum”(应该是“点心”的粤语发音)。嘿,真是绝了,英国说“饮茶”,光说喝的部分,加拿大说“点心”,光说吃的部分,为什么不叫“茶点”,把两样都包括进去呢?

话说我们两个典型的中国北方人,进到这里来真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坐定后,见有服务员推着餐车在餐桌顾客间穿行,我们也学着别人的样子,看看餐车上有什么看上去估计自己会喜欢的就要来尝尝,有我以前知道的叉烧包奶黄包,也有我以前英国外卖店老板经常给我们炒的各式蔬菜,还有海鲜鱼肉类食品。我们吃了一盘又一盘,一碗又一碗,吃的什么现在早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吃了很多,也还觉得没吃饱,最后结账时,价钱远远超过朋友所说的三五元。算起来我们从英国时间早上5点出发去机场到多伦多时间第二天的上午,有三十多个小时没怎么吃东西,前一天在多伦多机场登陆过海关耗时4个多小时,晚上很晚到达朋友事先帮助租好的地下室,饥肠响如鼓地出门去附近便利店每人只买得一包薯片充饥,此时面对这一小盘子一小碗儿的点心,感觉真是应了那句“点心点心就是一点点,点一下心而已”的解释。

不久,玮先生找到工作,同事中有广东人,他们周末请我俩去吃“点心”。虽然叫“点心”,其实人们更爱说“喝茶”、“喝早茶”,而且,即便是叫早茶,其实多数人都是在差不多午饭时间去喝和吃的。这次去的茶楼,没有服务员推餐车送食品,同事夫妇照着菜单点餐,我看了半天也搞不清楚其中几样说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名称和具体食物完全对不上号。

于是,很长时间,我们都不自己去茶楼吃点心,虽然不会再担心吃不饱,但却担心不知道点什么吃。好在我们逐渐结识的同事朋友和邻居中有不少广东人,所以,常常都是他们带着去茶楼用餐,也便少了点餐的尴尬。

在多伦多生活二十多年了,虽然可以吃到油条喝到豆浆,但却没有见过北京人的早点铺,因此也就缺少了家乡的味道。倒是经常和朋友一起去广东人的茶楼去饮茶吃点心,虽然一直都没发现自己对其中哪一样点心能像油条豆浆糖火烧那样情有独钟,但是,三五好友在一起,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能暂时放下手里的繁忙,凑到一起,聊聊天,侃侃大山,悠闲自在的感觉好像当年在姥姥家胡同口等候买早点。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北方人,在多伦多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里,融入着和被改造着。看着附近的茶楼一家又一家,不禁也梦想着哪天能突然发现家门口有一家地道的北京早点铺,炸油条擀面烙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