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建筑的发展脉络和特征

编辑发布:jack | 2018-09-27 17:25:08

【星网专讯】欧洲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之外,还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这其中就体现到那些著名的教堂、城堡、宫殿等建筑艺术中。这些建筑都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与风格,如果没有事先了解,难免会给你的欧洲之旅带来少许遗憾。

其实,整个欧洲建筑的发展是有脉络可循的。先有希腊文明起其先,后有罗马文明承其后。整个欧洲都是建立在希腊、罗马文明之上。然后逐步发展延续:


(图:欧洲建筑发展脉络)

欧洲建筑按照年代来划分首先就是:

1.希腊式建筑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其结构属梁柱体系,非常容易辨识,标志性的特色就是三角形的门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腊柱。

划重点:记住三明治,三角门楣,就是希腊建筑

2.罗马式建筑

古罗马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给帝王歌功颂德的纪念建筑和大型的公共享乐建筑,体现了罗马文明的人性化和实用主义。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希腊建筑的基础上加上拱。

罗马人发明了黏胶,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混凝土。这项技术的运用,使得大拱门、大圆顶、大拱顶都能独立,而无需像古希腊建筑那样靠许多柱子来支撑了,摆脱了承重墙的限制,从而成为世界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创举。要知道“Architect”建筑师这个单词,指的就是会造“Arc拱券”的人。

因为各种拱,造就了罗马式的建筑。也就是罗马人在希腊建筑上加个包子(拱)。坚固的混凝土使建筑非常耐用,至今还有许多著名建筑保存下来。最典型的建筑罗马斗兽场,万神庙和比萨斜塔等。这些经典建筑曾经见证了罗马城辉煌与文明的古迹。

划重点:记住包子,拱券和半圆顶,就是罗马建筑

3.拜占庭式建筑

当基督教成了罗马国教以后,大家就开始疯狂建教堂。只是没多久,公元395年,罗马帝国随着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分成东、西罗马帝国。而东罗马帝国随着东进,与东方文明的交融、碰撞,形成了与罗马式大同小异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建筑。

如何辨认拜占庭风格,主要是看它的顶。和罗马式一样,在建筑上加一个大圆顶,但风格又有所不同。罗马式直接加个半圆,而拜占庭式则是在半圆的底部略微内收,就像是一个洋葱头。更东边的俄罗斯人喜欢吃洋葱,他们觉得一个洋葱不够,所以就放了好多个。

因为帝国的分裂而导致两个宗教产生,最后影响各自建筑形式的发展。所以在欧洲罗马式建筑与拜占庭建筑可谓泾渭分明。我们把欧洲切一半,罗马式的在西边(像法国、意大利),而跑到东边就都变成了拜占庭式建筑(像捷克、波黑)。威尼斯当时与拜占庭关系不错,文化入侵得厉害,所以它的“圣马可大教堂”才会有那么多的球球。

划重点:记住洋葱头,半圆底部略收,就是拜占庭式建筑

4.哥特式建筑

罗马帝国覆灭了,基督教却在欧洲生根发芽,到了中世纪天主教成为了西欧的唯一宗教。神权时代来临。当时的人们就想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原来希腊、罗马、拜占庭式那些大圆顶通通不要了。

因为顶重,就要用又厚又重的石墙去支撑,从而导致建筑高不起来。改用尖塔,为了让建筑更高,还发明了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拱券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

既然是宗教建筑,当然会与上帝息息相关。于是就用彩色玻璃在花窗上拼出一幅幅的圣经故事,教徒可以根据图案来理解圣经。所以玻璃百花窗可以教化百姓。

另外由于玻璃百花窗减轻建筑的整体重量,哥特式建筑就可以建的更高。花窗玻璃透光还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玻璃着色主要以蓝、红为主,蓝色代表天堂,红色代表基督之血)。

划重点:记住玉米棒子,飞券和瘦高,就是哥特式建筑

5.文艺复兴式

文艺复兴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复兴文艺,复兴什么时候的文艺?罗马、希腊时期的文化和艺术。

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很简单–左右对称。

划重点:记住书,对称,就是文艺复兴式建筑

6.巴洛克式风格

巴洛克式是个统称,更应该把它叫做风格,风格之下有巴洛克式的建筑、巴洛克式的家具、巴洛克式的服装等等。

巴洛克式风格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为意大利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权势。炫富争权成为时代关键词。于是意大利人原本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从而形成了巴洛克。

那么如何辨认巴洛克式风格,记住四个字–无金不巴,没有金色就没有巴洛克。如果你看到一样东西(建筑、家具、服装等等),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金光闪闪的。巴洛克就是它了。

巴黎歌剧院,凡尔赛宫,著名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也是巴洛克风格。

7. 洛可可式风格

洛可可式是巴洛克末期风格的代表,产生于18世纪20年代。有人说如果巴洛克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就是女人的世界,实际上,巴洛克风格所指的对象更多的是建筑主体,而洛可可风格的对象是室内装饰。

洛可可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把洛可可看做巴洛克2.0版本——更加的奢华、更加的金碧辉煌。相比起巴洛克品味带着丰富强烈的原色和暗沉色调,洛可可崇尚柔和的浅色和粉色调。洛可可减少了奢华、宏伟改成了轻巧、欢快。纹样元素也从之前的神像、宗教、王权,改变成了叶形、花环、藤蔓等自然元素。

洛可可的特点是:喜欢用弧线和S形的装饰风格,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卷草舒花,线脚大多用金色。

8、平民式建筑风格

在欧洲除了那些皇帝、教皇、贵族们建的“高大上”建筑之外,还有平民式的建筑风格。

以前的老百姓可没有皇室贵族这么有钱,他们的房子多数都按照当地的气候地形所建。例如德国山形墙建筑,中间高,两头低,它外立面像汉字的山,顾得名–山形墙。

现在是不是觉得,分辨建筑风格其实没那么难?只要记住,三明治、包子、洋葱,玉米棒、山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