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多的确人不怪

编辑发布:jack | 2019-10-03 20:58:55

【星网专讯】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素净)朋友Elisa正在筹备一个青少年西方礼仪培训班。培训课程将分别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所需要的基本礼仪上细说端详。具体来说包括了语言形体、个人卫生、着装、初次见面、待人接物、电话面试、观看演出比赛,还有西餐餐桌礼仪等内容。

入乡随俗,我觉得很有必要,是一个很好的初衷。

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是礼仪之邦。广一点的且不说,就是大家初次见面说声你好,幸会,小姓王请问您贵姓?目光正视,身体微曲,伸出右手,用力适当地握握手,这样的基本礼仪和西方社会可谓如出一辙,只不过是中文换成英文而已。

记得小时候我母亲的家教比较注重礼节,尤其是在见面打招呼方面。按母亲的说法,人家都喜欢懂礼貌的孩子,礼多人不怪。每次去亲戚家,母亲总是千万嘱咐:等一下要懂得叫人。小姑大姨大伯小舅要分得清,不能乱叫。那个阿兰就算年龄比你们小,但是按辈分就应该叫她姑姑。还有,小孩要先叫大人,没有大人给小孩子请安的道理。

现在的礼节显然简洁了不少,在加拿大也不需要懂得辈分一说,只不过,如今就连见面问好这样的基本社交礼仪在我们的青少年身上已不多见。接人待物是家教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觉得我们当家长的需要负一定的责任。

在儿子就读高中的时候,每逢有同学到家里来做小组功课或者是碰头开会,情形大概都是这样:我一应门,站在门口的同学既不跟我说声好,也不说他是谁,来这里做什么。开门见山“迈克(我儿子)在吗?”进门后一声谢也不说,一阵风就往地下室跑。

儿子同学到访就像家里来了客人,我每次都会特意给他们准备一些可口的零食,赶上饭点我还会多做几道菜邀请他们一起进餐。但是同学们好像只用心在学习上,并未留意到我这当父母的心意。大家做完功课后一溜烟就不见了人影,没有人到厨房里来跟我说声谢谢和再见。待我忙完了到儿子房间一敲门,才知道他们早已人去楼空。

我不怪这些年轻人,但是我觉得很有必要教育我的孩子们,如果是他们到同学家做功课绝对不可以没有礼貌。绝不可学超人和蝙蝠侠,来去无影踪。

儿子大概也觉得我说的有些道理,连着说几个“知道了,知道了”。他说知道了,我又不跟在他身边,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记住了。直到有一天他的同学Morven到访,在我跟前猛夸迈克有礼貌。他说迈克是所有到过他家的同学当中唯一一位跟他外婆打招呼的同学,我这才放下心来。

原来迈克早听说Morven的外婆也是海南人,年轻的时候嫁到新加坡,现在在加拿大安度晚年。儿子第一次到访时就主动找外婆问好并介绍了自己,走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要到老人家跟前说声谢谢和再见。老人家的心里跟明镜似的从此记住了迈克这个小老乡,每次有同学来她都要问外孙子“迈克来了没有?”我很欣慰儿子能够想到并做到这一点,我跟他开玩笑,要是Morven的外婆是你以后工作单位的老板就好了。

我在Keswick经营一家西餐厅,有一群高中生常来买午饭。当中有几个学生特别开朗懂礼貌。第一次来订饭就记了我的名字,第二次来就主动打招呼,还问及正在厨房里正在忙碌着的先生,站在柜台边上远远地向他招手。走的时候也不忘说声谢谢、再见、祝你过一个好天。句句让人心甜,那时候心里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他们一样懂事识礼啊!

当然也有些不拘小节的学生。有时候想跟我要杯水喝,没有只字的称呼,甩过来一句“我能要杯水吗?”我就效仿其它员工平时教导他们的方法,脸带微笑着对他们说:“我是Sue,如果你能加上一个‘请’和‘谢谢’的话,我当然会乐意为您效劳。”这样一来他们就知道是自己礼貌欠佳了,连忙改口。

在西方的礼仪里,尤其是在加拿大,Sorry、Please、Thank you等用语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见面问声好,离开时说声再见,麻烦别人了说声谢,别人说声谢了你说声不客气都是些世界大同的最基本的社交礼仪。母亲常说:礼多人不怪,这样才能讨人欢心,给自己带来便利。我觉得是经验之谈,无不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