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感怀:离思萦怀电视情

编辑发布:jack | 2006-04-25 21:47:58

【星网专讯】(星星生活特稿 作者:文月、惠明)来到加拿大生活,一眨眼几年过去了。我们经历了从居无定所到有自己的安乐窝;从为了生计东奔西跑到踏实地坐下干点事儿;儿子已然从无忧无虑的孩子长成具有独立思想的大小伙子。每当这一幕幕从脑海闪过,不由唏嘘感叹,真是岁月如梭。

房子、工作和稳定的生活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面对移民生活我们克服的最大障碍是文化寂寞。与所有飘落他乡的人一样,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中国文化背景才是我们的最爱,这种依恋只有在移民生活中去感受。

来加初期为了对当地文化、社会体制有所了解,我们去过教堂,参加社区活动,向传教人士学习《圣经》,刻意收看电视娱乐节目。但毕竟成长背景不同,加上语言的隔阂,理解程度有限,要全盘接受,实在强人所难了。

虽然在加拿大离开英语寸步难行,但原有文化的依赖使人还是感受到母语亲切。落地后,除了加强英语修炼外,几家中文大报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几年过去了,已经将其从竖排板读成横排板;免费中文小报尽管内容雷同,但毕竟填充着文化真空。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水平有了提高,虽与当地人无法相比,但一般的电视节目还是可以看懂的。尽管如此,看电视的频道却越来越少,几乎锁定在CBC、CNN的新闻,NHL和NBA联赛,以及City TV的天气预报。另外Foodworld Canada是我钟爱饮食制作节目。至于有趣的肥皂电视剧和文艺娱乐节目,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和语言障碍,其幽默搞笑的内涵经常使人漠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目光投向中国的电视剧。

2003年第一次回国探亲,带回一些长篇的电视连续剧。有的国内已经看过,有些新拍摄的,这些久违了的艺术作品就是亲切。随后几次回国,购买VCD碟成了一项重要的购物内容。感谢电子技术进步,出了压缩板,一碟可存十集以上,即减轻了行李,又增添了内容。

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的电视人在与美国同行将原汁原味的中国电视节目通过长城平台引进美国之后,正在紧锣密鼓地和加拿大同仁探讨,希望透过电视网络服务搭建加拿大的长城平台。这样以来,旅居加拿大的华人能够更方便地收看中文电视节目,特别是普通话节目。同时喜爱中国电视剧的人将彻底告别捎带影碟的舟车劳顿,届时我们的选择将更多。

我在加拿大看的第一部中国电视连续剧是《大宅门》,那是从电脑上看的。当时家里的电视机没有VCD插口,即便如此,还是盯着仅有15寸的显示屏不亦乐乎地一气看完。从那时起,这种中国电视剧情节便一发不可收拾,晚饭后看一、两集几乎雷打不动。

除了从国内带来的VCD碟外,从朋友,朋友的朋友处借,成了大家交流的一项内容。朋友相聚,交换、借看VCD总是谈论的话题,吸引人的剧情成了议论中心。遇到有朋友回国探亲,采购VCD碟也成了大家临行前的嘱托。这一张张刻写着中国情节的光盘,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

几年来看过的电视剧中,我比较喜欢二月河的康、雍、乾历史剧系列。《康熙大帝》靠陈道明和斯琴高娃撑起掌声,《雍正王朝》有唐国强和一群男子汉坐镇,而《乾隆王朝》的卖点则是话剧界头牌――焦晃的声誉。康熙的志远深邃、雍正的铁血果断、乾龙的雄才大略,都溶进对人物的刻画、情节的描述和场景的壮丽中了,大度、豪气。

这里不能不提《亮剑》。这是我看到的国产战争剧中拍得最好的一部,充满了阳刚气息。同样是战争题材的剧目,《激情燃烧的岁月》反映了石光荣的家庭生活,《历史的天空》讲述姜大牙的个人奋斗成长史,而《亮剑》描述的则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剧中的战争场面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是对人物的烘托。这里英雄不再是完美的代名词,他们骨子里张扬的血性和丰富的性格魅力感染着我。难怪《亮剑》创造了2005年央视的最高收视率。

和东南亚的《大长今》迷一样,我也深深陷进韩剧的情节之中。曾有过一天连看十集的纪录。她的剧情、画面、场景、音乐无一不与中国文华息息相通。每当男高音如泣如诉的歌声和交响乐团雄浑磅礴的演奏响起,我便被这空谷绝音带进爱情故事之中。飘忽,迷离,淡之若水,却挥之不去的情节,始终揪着我忐忑不安的心和主人公同行。

《大长今》剧情中的饮食、养生内容更与中华文化同宗同源,突出刻画了韩国饮食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真乃东方饮食文化的“食不厌精”。剧中一些菜肴在现实中很值得仿制,对人们的健康大有裨益。再者,《大长今》介绍的养生之道也是绝佳参考,从苹果的妙用、赤足散步,到修心养性的诚意都很有借鉴之处。

虽然远离故土,可中国文化对我们的浸绩一天也没有停止。对中国电视剧、书刊、音乐的眷恋随着年纪的增长将愈加深厚。深切企盼着长城平台早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