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生活感悟:希望本是双刃剑

编辑发布:jack | 2005-03-09 20:25:18

【星网专讯】(星星生活特稿 作者:徐程)

**“希望”本是双刃剑

新移民来加拿大就是奔希望来的。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词句:“Hope is on the way”。

在五方杂处的多伦多,我们看到的是各种肤色的移民辛勤劳作,不畏艰苦,把希望变成了现实。笔者以前有位同学从东欧移民来加,他说刚来时所有财产是两个手提箱和200美元。而现在有了大House,汽车,一个善良能干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Kids,说起这些他不无感慨和骄傲。许多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也圆了所谓的“北美梦”。可以说在加拿大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希望。

笔者住在市中心,刚来时也非常艰难。偶尔有一次在市政厅前(Metro Hall)看到一个雕塑――希望之火。那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火炬,终日燃烧。于是几乎每天晚上都去看上一眼。一看到夜幕下那熊熊的火焰便心头一热,信心陡增。尤其在大冬天,当我踩着厚厚的积雪来到火炬前,看到那耀眼的火光在风中不屈地摇曳,有时竟热泪盈眶。

后来我养成了在书店看书的习惯。不管什么书都看,英语程度并不见长,思想水平却大有提高,正应了所谓的“开卷有益”一说。我经常读到一句话令我深思,那是:“People are lured by hope”。西方文化一般是进取的,但这句话却大有老庄哲学的意味。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希望都能实现的,不然那便堕入了唯意志论的泥沼。“希望”一词是含有双重意义的,其褒义面不言自明,但其贬义面似乎不为人所重视。希望过了界限那恐怕就会变成一种无法企及的奢望了,正如海市蜃楼固然富有魅力,但那是虚幻而不可及的。

英谚又有:“Hope against hope”,中文词典译为“抱一线希望”。其实不确,英文解释为:“To hope with little reason or justification”,那是“几乎没有理由的期待”的意思啊。对那些放弃自己的专长,困蹇顿踣已多年的朋友来说打回老家去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西边不亮东边亮,何必计较一时脸面之得失。

**关于东木先生

我们把获奥斯卡奖的《百万美元宝贝》翻译成《登峰造极》,为什么不把导演Eastwood译成“东木”。这是玩笑,但我在很早以前就是这样记住这位牛仔先生的大名的。后来在看完《廊桥遗梦》电影及小说后正式把他引为知己的。该电影在中国国内着实引起些轰动,赢得无数中年妇女的一掬之泪,以至翻译粗糙的小说大行其道。

然而我对廊桥感兴趣的理由真是荒唐,书中的摄影家每天跑5000公里,撑50下俯卧撑。后来在村里的水井边洗澡时,给女主人公一个印象是与当地男人完全不同,记得小说用了一个词,“浑身很紧”。而作为演员的东木也在电影里展现了他那一身紧紧的肌肉。而我从中学时就每天跑3000米,撑30下俯卧撑,至今不辍。于是把他(摄影家和东木)引为知己。所以我是在电影刚上演时就看了,当时感觉有点拖沓和阴沉,没想到它能获这么多奖。

但是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东木年逾古稀时依然挺拔健硕,边演边导,高效地拍完这部获奖影片(用了三十几天)这不是一般老人能做的。这更坚定了我必须保持physical 长治久安的信念。

我们中国人习惯于养儿防老。却少有“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精神。许多老人活得并不幸福,因为他们失去了应有的活力甚至自理能力。许多新移民来加后都追加了“后代”。但我亲见的不少例子却是我心寒。比如许多孩子长大后完全接受当地的思维方式,并不知孝道为何物。有的大学毕了业便去了美国发展,有的嫁了西人老公,平时能给老爹老妈打个电话已是不错了。所以过好自己这一辈子是至关重要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同时,注意锻炼,养好身体。

也许在加拿大的好处不多,但对养身却是很有好处,因为这儿有锻炼的风气和环境,好好利用吧。“养颐之福,可得永年”, “人生得意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那是伟人的宏愿,我们只愿能在古稀之年依然行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