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十五年)爱的教育点点滴滴

编辑发布:jack | 2016-09-29 02:40:43

【星网专讯】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点心)对于儿子,我总觉得亏欠他太多,在他不到两岁的时候,我去新加坡陪读,不得不把他留在国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突然间最亲的两个人陆续失去踪影,对于他那个已经学会在特定的时间内,等候亲人爱抚的小小心灵来说,可以想象出该是怎样的惶惑、失落和恐惧。

我从来不敢询问父母,我不在他身边的10个月里,他是怎样摸爬滚打地学会适应这一切的。那样做,就好象一个结了痂,却尚未痊愈的伤口,每一次试图撕开,看看新肉有否长成,都会有新鲜的血液汩汩涌出,不得不再一次面对那锥心般的疼痛。

从姐姐只言片语的描述里,我也略微揣摩得出一点点当时的情形:当身边没有人注意的时候,他会悄悄遛到墙上挂有我们照片的房间,仰起肉乎乎的小脑袋,盛满思念的眼睛渴望地盯着照片上的我,轻轻地,怕被别人听见似的,一遍遍低声呼唤着:妈妈,妈妈……

儿子是个心思细腻的小人儿,他不太善于,也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我猜他在无望的等待之下,终于由极度失望到绝望,最后气愤地决定:他生我的气了!

在儿子的生活中,那张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可以见到的笑脸和伸出去拥抱他的双手,莫名其秒地消失了。他原打算随着时间的推移,强迫自己习惯没有母亲的日子,可是我却执拗地不肯彻底从他生活中淡出。不仅如此,我还时常骚扰他,时不时打电话要求他在电话这头叫“妈妈”。

这种折磨,就好象永远悬在推磨的驴前面的那撮嫩草,任凭你跋涉千山万水,也永远无法吃到嘴里。儿子再也无法忍受,终于在几个月后爆发,对着话筒哇哇大哭,并从此拒绝接听我的电话,只和爸爸聊天。

当我们终于办下了他的签证,我归心似箭地赶回去见他。

在楼下按门铃的时候,才早上8点不到,不知道他是否醒了。我们住在四楼,冲上楼梯,还没有跑到二楼,就听到一把沙哑的隔夜嗓子重复地说着:妈妈,是妈妈回来了。原来他刚刚起来不久。

我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可是却大大失望。他似乎并没有长高多少,因为是老人带的,衣服的搭配并不得体,一点也不象我记忆中的小帅人。我蹲下来要抱他,他依旧喃喃道:妈妈,是妈妈回来了。但却站在外婆旁边,带着陌生的眼光看着我。

我有点慌,看着母亲。母亲道,是妈妈呀,你不是很想她吗?让她抱抱你呀。他矜持地看着我,又扭头看看外婆,很客气也很听话地把手搭在我的肩上,我一把抱起他,十个月的思念流成了河……

他小小的身子柔软而温暖,顺从却不带任何感情地被我紧抱着,然而我却感觉他距离我很远,是因为他还没有把信任交给我吗?不过一分种的时间,他就礼貌地问我,请问我可以下来吗?然后小身子就往下扭,我无奈地放下他,不知道该怎样打破这道隔了十个月的坚冰。

他看着我,突然问道;你会讲故事吗?我连忙把肚子里的故事一个个讲给他听,他原本站在沙发旁的身体,渐渐地被情节吸引,靠在了我的身上。最后允许我抱他坐在腿上,我虚虚的怀抱才终于有了一点被填满的感觉。

可是我再一次负了他。

虽然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不象夫妻那样,分着分着就散了,而是无论分开多久,血浓于水的亲情都会迅速驱除一切怀疑,重新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但他毕竟是个孩子,短短的时间,他还没有学会适应我,就要被我带去新加坡了。

而在落地之后,我也只陪了他一个星期,就把送进了幼儿园。他毕竟快四岁了,再说我们也要上班。

道理我们都懂,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一些磨难,否则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经受得起人生的风风雨雨的。可是当为人父母的,真要给孩子些苦头吃吃的时候,那种切肤之痛却是笔墨所无法形容的。

他在明白了我要把他留下的时候,小小的世界又一次崩塌了。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妈妈要一次次抛下他,尤其在这异国他乡。除了父母,再无其他亲人的情况下,他放声大哭,双手死死地抱着我,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老师说,小孩子都这样的,哭一个星期就好了,她让我走,把儿子从我怀里有点强迫地夺走。我能够理解,就好象母乳吃到一定时候就要断奶,可是生生地把那种依赖从你手心里掰出去,我们还是会痛。

我在他的哭声中夺门而去,心中的矛盾和痛苦却无法让我回去上班。一方面我希望他接受教育,开始慢慢向一个成功的成人世界迈进。另一方面却又希望这种被迫成长的时间晚一点,再晚一点。我懂得他的心情,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亲人都没有,他以为我再次把他丢下,不要他了。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让他幼小的心灵,肝肠寸断。

我无法去上班,围着幼儿园四周转了一圈后,又回去偷偷看他。他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声音一点都没有减弱地嚎啕大哭,鞋子被踢落在地上,没有一个人理他。老师在忙,小朋友们在玩,而这一切地热闹与忙碌都与他无关,他声嘶力竭地把满腔委屈和不解哭了出来。

见我进去,老师有点尴尬,试着去抱他,他生气地甩开,鞋也顾不得穿,跑过来紧紧地抱住我,好象找到了失而复得的宝贝。分开那么久,他第一次把全部的信赖交托与我,再也不肯收回……

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我把他抱了出去,带他买好吃的,看着他以为安全了后放心地吃着,也不管他是否能听懂,我一遍遍地讲给他听,为什么要送他去学校,我不得不工作的苦衷,我对他的理解,还有我对他的爱……

他停止了咀嚼,忧伤的眼睛写满了无奈,温顺而带点胆怯地望着我,才从那漫长的分离中解脱出来。他怕如果自己不乖,我也许会再次离开他的生活,而这次连外公外婆也不在身边,除了我们,在这陌生的国度里,他是再也没有第三个亲人了。

可是他心里的苦呢?后来老师在无意中说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每遇到不开心的时候,他都会搬一个小板凳,独自坐到一边,不哭也不闹,只是安静地坐着,但他会不时哀怨地向老师的方向扫一眼。老师是当做笑话来讲的,而我听了,却有如万箭穿心。

移民到加拿大后,为了生活,我们一次次搬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已经有了极强的适应能力。在那种一年换一个学校的情况下,他不仅能迅速赶上进度,而且懂得怎样结交志同道和的小朋友。

自从他在上幼儿园大哭后的那次长谈起,他就养成了一个什么心事都和我说的习惯。他信任我,我也给了他这种信任:我爱你,胜过一切,所以你遇到任何难题都不要怕,我会始终站在你身后。

但是他真的就可以从此不再需要我担忧了吗?他儿时的那种不安全感,对我的埋怨,真的随着时光的流逝都消失了吗?我很怀疑。

他果然在5岁的时候爆发了出来,为了一件极小的事情,他大发雷霆。惊人的记忆力,让他把从小所受到的一切伤害都吐露了出来。这当中自然也包括来自我的,他指责我根本就不爱他,越说越气,冲出门去,一边跑一边说:我不要活了,让我去死,我不要活了,让车从我身上压过去吧!我吓得连鞋也没系好就冲了出去,死死抱住他,不管他怎么扭动,就是不松手。

他后来没有再跑出去过,可是却开始了一生气就把自己关在衣橱里两个小时的时光,时间持续一两年。

我不能打他,这是加拿大,如果他说出去,是要被儿童保护组织带走的,那样18岁以前我就见不到他了。再说我也下不去手,摸摸他的小手,胖嘟嘟的小屁股,我打他的手该落到哪里去呢?

我也不能骂他,他每次的生气都不无道理。他已经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头脑,我不能强行要他一切听我指挥,而且很快他会到叛逆期,他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如果发现自己受到的父母教育和朋友的不同,他一定会反抗的。我只能还是用老办法,和他谈谈。

他长大了,且有着超过同龄人的早熟,交谈比起小的时候,要艰难得多。

当他终于平静下来,不再生气的时候,我再一次请他原谅我的过错,告诉他我有多么恐惧和伤心,我有多么爱他,我有多么后悔,并请他有什么事情说出来,不要这样自虐。他看着我,不相信地问:你真的后悔吗,真的害怕我生气吗,真的不论怎样都会爱我吗?这种怀疑折磨着我,几乎让我落下泪来。

所幸情况渐渐好转,他生气的次数从几个星期一次,到几个月一次,而时间也从开始的一两个小时,到后来的几分钟,最后,任何事情他都不会生气了,而是很理智地告诉我哪里做错了,并一再强调,他在乎的不是我的错,而是我不尊重他,感觉我不爱他,他似乎终于从儿时的阴影里走出来了。

漫长的母子关系重建终于结束了,我这才开始对他立规矩。

最初我很自然地用父母教育我的方式去要求他。小的时候还好,渐渐大了,他有了自己的主意,又因为他生活在讲尊重,权利的大环境里,我的那一套显然不太适用了。

经验都是学来的。看到那些有教养的孩子,我就象人家的父母请教,且不论国籍。去学校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我也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孩子,把平时习以为常容易忽视,却不合学校要求的,尽自己努力帮儿子改正。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原则问题,比如教养,尊重,友善,尽力等等,我提出要求,讲明道理,可以一遍遍重申。但非原则问题则较为放任,即使受挫,也可以让他通过失败去领悟,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对于成绩,我最爱问的是,你有没有尽力?如果尽力了,B我也不会责怪你,但C和D是不允许的,因为我知道你的能力。对于培养他的兴趣,诸如运动,音乐,美术,我给他创造机会,但他学不会,我也只是推动他到一定程度就放手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到他想学的时候,他自然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我的理论是,培养孩子,是希望他有本领,长大后过更有质量的生活,可是如果对他们过于严格,学习过程就会太辛苦,失去了应有的乐趣。孩子过后回忆起来,恐怕是苦涩的时候多。

我曾经听过一次讲座,主讲人是一个台湾退役的国民党将领,他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对于一个在快乐气氛下学习和成长的孩子,他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宽容和理解,而对于一个寒窗十年读出来做了大官的人呢?他恐怕第一句话就是:老子终于熬出来了!这样人会有怎样的心态和处世方法呢?

我相信无论多么恶的人,内心深处都是向善,喜欢和善良的人待在一起的。说实话,这样的讲座我听了很多,核心只有一个:爱。告诉孩子你爱他,他的过错有多么伤你的心。但谈何容易!

可以说儿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的成长过程。中国有句话叫做:身教胜于言教。对于我要求他做到的,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他是绝对不会服从的,即算服从,心里也不情愿。恨由此而生,那显然不是我所看到的。

儿子在家里的时间毕竟有限,一天大部分时间他待在学校里,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不可能一天24小时跟在他身边,我也不能代替他去生活,他必须要学会分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儿子的朋友类群是折射他行为的最好方式。他的数学好了,我知道他一定有了一个精通数学的朋友;他喜欢读书了,我可以想象他有一个安静的朋友;他酷爱锻炼身体了,一定他有一个有漂亮肌肉的小伙伴了……

我不喜欢看到的是:他变野了,不爱学习了,他开始说粗话了,他没有理性地和我顶罪了……我无法阻止他不和有这些坏毛病的孩子在一起,但我的一条规矩是: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如果你只会从他们身上学缺点,那么你就不要再和他们来往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遵守你订的规矩,毕竟是辛苦的,就好象要猴子穿上人类的衣服,按照人类的行为去生活一样。他时不时会反抗,压力极大的时候,我也会生气,可是我发现发火与事无补,要想让他心服口服,还是要用爱去感化他。

为了控制我的情绪,我会在他有进步的时候,悔改的时候,平静下来的时候,带他去吃心爱的食品,买喜欢的玩具。在他感动的时候,告诉他我是多么开心他的进步,如果他能做得更好,我还是多么喜悦。他果然一天比一天懂事了。

他在成长,我也在进步,因为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方式都不同,有许多时候,我们是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不现实地加在他们身上了。我相信每个父母都会象我一样,深深地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有没有问自己,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不是为了让他快乐接受教育并成长吗?

回顾人的一生,小时候象顽皮的猴子,可爱却没有教化。于是大人们把他们送去受教育,用一个紧箍咒套住了他们的思想,按照一套标准的模式去束缚他们的天性。寒窗苦读之后,很快工作,结婚生子,遍尝人生疾苦。终于到垂暮之年退休,空有满腹经纶,练达的人情世故,却无法有施展之地。然后很快的,一生也就到头了。

可是爱呢?无多少忧虑的童年呢?

我很感谢父母,虽然童年物质匮乏,爱却是充盈的。成人之后,每每遇到生活的难题,回想起父母对我的爱和期望,都会让我重新鼓起勇气,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他们虽然无权无势,却给了我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能力。我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们一样,把这种美好的感情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