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巴塞罗那的感受

编辑发布:jack | 2019-02-19 16:05:07

【星网专讯】(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黄启樟)第一次到巴塞罗那(Barcelona)旅游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当时仍未退休,行色匆匆,走马看花。我心目中的西班牙只有斗牛和佛朗明哥(Flamenco),除此之外就一片空白。出门前没有备课,不知巴塞罗那位于加泰罗尼亚(Catalunya)自治区,当地人说的话与西班牙主流语言不同,文化上也有明显差异,成为寻求独立的因素。自从多留意了国际事务,再作实地观察,旅游增添了另一重意义。

三十多年一下子便过去了,这次重临巴塞罗那也只逗留两天,随即和三个好友登上游轮,参加地中海及大西洋七天游。虽然也是行色匆匆的,但对这个城市却认识多了。

每到一个新地方,我都很留意当地的经济情况,和加拿大或中国作个比较。首先发现巴塞罗那街头巷尾向游客讨钱的吉普赛人少了,但多了一些卖艺者在闹市中表演;虽然是周末,圣诞节及新年气氛仍在,但商店的生意非常清淡,出租车也很少乘客光顾,一直在路边或特定地点守株待兔。出租车是个很可靠的“温度计”,可用来测试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而且屡试不爽。

我们首先到繁盛的购物街遛达,并非真的想买什么名牌货,而是怀着欣赏商店橱窗的摆设而来;确然琳琅满目,品味不凡。走走停停,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大师高迪(Antonio Gaudi)设计的公寓大楼突然出现在眼前,我们被它的外型及曲线牢牢吸引住,目不暇给。同行的一个已退休的建筑师朋友,对此旷世杰作体会得比我们更深刻,并向我们陈述其创意特点,给我们上了一课“建筑艺术欣赏入门”,获益良多。

在巴塞罗那四处走,都感觉有高迪的痕迹。他的名字就是巴塞罗那的代号,圣家大教堂(Sagrada Familia)便是他的代表作,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由于围观的人太多,我们只能在大教堂前停留一阵,欣赏其外貌便离开。

我们继续搭乘旅游专车到半山区浏览,举目可见都是高级公寓及豪华别墅,和香港及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有钱人都集中居住在那儿,远离平民区。从消费模式也看到社会阶层的两极化,高级餐厅门庭若市,为豪客所占据,一般平民百姓就只得望门轻叹了!

我们来到的两天刚好有较传统的佛朗明哥艺术在歌剧院上演,正符合我口味,但购票时才知道最昂贵的好座位早已售光。这个项目在十一月开始上演,经过两个多月仍不乏捧场客,附庸风雅的人实在不少,经济萧条对他们一点也没有影响。据说,欧洲人的财富一般都是世袭的,一代传一代,不像北美洲及亚洲地区,少有暴发户。换句话说,后来者将会面对重重障碍,难以突围。欧洲失业率一直偏高,引发不少街头抗议,西班牙也不能置身事外,La Bamba大道便时有群众运动。

西班牙人庆祝圣诞节一直延长到新年的第六天才完结,那一天也是传统的“三王节”,孩子们会收到礼物,巴塞罗那的大街小巷仍挂起圣诞及新年灯饰。一月五日适逢周末,全国各地都有举办花车游行的节目。适逢其会,我们吃完地方风味小食(Tapas)后就赶去挤热闹。入夜后,街道两旁结集的人群愈来愈多,他们携幼扶老,都耐心等待花车穿过。游行队伍终于出现,由骑警打先锋,在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下进场,载歌载舞。群众表现得非常自律,在指定的范围内站立或坐下观看,不会争先恐后,直到散场为止,都保持良好之秩序。

听说西班牙的出租车司机不可靠,经常欺骗乘客,借故多收车费,我以前也碰到过。这次的经历却有点不同,一辆小型“限载四人”的计程车被我们截停,司机不会说英语,便使用西班牙语对着智能手机询问我们的需要并给予指点,然后按钮将它翻译成英文,我听了便按照指示往前走,那里或许会有大型“可载五人”的计程车经过。这个司机乐意助人的态度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每个行业都是良莠不齐,只能看你的运气如何!

总括来说巴塞罗那改变不大,仍保持原有的风格,虽然比不上巴黎及伦敦的繁华,但气候温和,人情味较浓,适宜长居及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