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肉粽子

编辑发布:jack | 2007-06-12 15:55:29

【星网专讯】粽子这种食品,传说是百姓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演变出来的。它的别名又称角黍,黏黍,裹蒸等。<<说文>>曰:“粽,芦叶裹米也。”据能查到的资料来看,关于粽子的最早记载应是出现在西晋周处,就是那个我们所熟知的“斩虎除蛟三害去”的回头浪子,他所著的<<土风记>>里:“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隋唐时代,人们已经开始以粽为祭祀,进献与相互馈赠的端午应节之物了。也有一些民俗学家认为,裹黍投水,是与乞雨享龙有关的一种巫术。

无论粽子的原始起源如何,北方人爱吃江米小枣的,煮熟以后,米白枣红,自有一种苇叶的清香。南方的粽子要比北方更多姿多彩,夹豆的夹沙的,夹鲜肉的夹咸蛋的,淡的甜的咸的,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维基百科上显示,北方粽多形体长而略方,南方则以三角锥形多见。原先以江浙的湖州粽子最为有名。而在美国的中国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冷冻的和新鲜的粽子出售,一般都冠以上海或台湾之名,而形状包法上也看不出南北之分了。

包粽子可以用竹叶或苇叶。干粽叶要先用冷水浸泡,时间紧也可以用温水,最好别用太热的水,会把干叶仅存的清香泡走。叶子泡软了要把头上的蒂剪掉,那一段是硬的,裹的时候会把中段的叶子戳破。

糯米有长有圆,无论哪种都可以用来做粽子。至于米要不要事先也泡过,就有两种看法了。一种认为米只需清水淋洗一下就好,泡过的米不容易包得紧,会影响口感。另外一种说法刚好相反,认为米不泡,包出的粽子不容易煮熟。米包得紧与不紧,多少与个人技术有关,而粽子煮得熟与不熟,也跟时间长短有些联系吧?取其折中,就把糯米略泡上半小时,然后沥干水分。包鲜肉咸粽子,米里要拌酱油调整咸淡,所以米要沥得干,以免水分太多,包的时候操作起来滴滴哒哒不清爽。米里还可以拌进花生米以增加口味的变化。

叶和米的处理都说完了,现在在来讲讲“鲜肉”的准备。选猪去皮肋条五花肉,肥瘦兼半,肥肉多一点更好,切成一分厚的片,加生抽,料酒,葱姜,混和拌匀,放入冰箱腌渍过夜。

粽叶头部圈成一个锥形的筒子,将叶子的尾部折过来,覆盖锥筒的开口处,再把边边多余的部分折覆绕在周边。拿线绳将裹好的粽子扎紧。

随后的一步是煮。煮当然要把粽子煮熟。这没什么诀窍,无非是有耐心不着急,时间差不多2-3小时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