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印度暗杀的宗教领袖?锡克教尼贾尔之死,掀起加拿大与印度外交风波
发布者:炸酱面 | 2023-09-21 15:51:17 | 来源:转角24小时
【星网专讯】
为何一名在加拿大的锡克教领袖之死,能引发加拿大和印度的外交风波,甚至连美国也因此陷入尴尬处境? 图/美联社
“这是支持分离主义运动,还是捍卫言论自由?”
加拿大总理杜鲁道在9月18日指出握有“可靠指控”,显示印度政府涉及一名加拿大锡克教领袖尼贾尔(Hardeep Singh Nijjar)之死,强调任何外国政府在加拿大领土上谋杀公民之举,皆是侵犯主权的行为。印度回应此番指控“荒谬且居心叵测”,两国情势也随即升级,不仅关系降至冰点,双方也相互驱逐外交官。为何一名在加拿大的锡克教领袖之死,能引发两国的外交风波,甚至连美国也因此陷入尴尬处境?
今年6月18日晚上8点30分,45岁的尼贾尔在加拿大卑诗省一座寺庙的停车场上被发现陈尸于车中、身上有明显枪伤,警方判断尼贾尔当场因伤身亡。尼贾尔在1997年抵达加拿大,生前主张锡克教徒应该在印度北部旁遮普省(Punjab)独立建立哈利斯坦国(Khalistan),印度将此番主张视为分离主义运动,因此早已宣布要通缉尼贾尔,指控尼贾尔是一名恐怖份子。
经过三个月的调查之后,尽管仍未提出实际证据,杜鲁道在9月18日公开指出握有可靠指控,显示印度涉及这一起枪杀案。一位匿名官员对此解释,加拿大在多国搜集情报,并且仍在持续调查相关案件,具体细节与结果会等调查结束后公布。杜鲁道也回应,相关指控并非要挑衅印度,而是要把所理解的事实摊开里,希望印度可以合作。
6月25日,加拿大锡克教社群抬着出席葬礼,抬着尼贾尔的灵柩。 图/美联社
▌尼贾尔主张要建立的“哈利斯坦国”是什么?
此番主张能回溯到1947年印度独立建国之时,当时锡克教徒便希望可以争取在旁遮普省建国。在印度,锡克教徒属于少数族群,仅占印度人口的2%(约2,300万),而之中,又有60%的大部分锡克教徒都定居在印度北部旁遮普省。
在逐步让英属印度独立之时,英国当时采取了以宗教为主的划分方式,将英属印度分割成以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以及以印度教和锡克教为主的印度,结果被夹在新巴基斯坦和新印度之间的旁遮普省被迫一分为二——以穆斯林为主的西旁遮普省归巴基斯坦,以锡克教为主的东旁遮普省归印度——从此演变成冲突、暴力频频发生的区域。
当时,在印度旁遮普省占多数的锡克教徒希望可以在此建立哈利斯坦国,争取更多政治和文化自主权,建国主张因此愈发强烈。冲突高峰发生在1980年代,根据CNN报导,当时部分锡克教徒分离主义者犯下屠杀印度教徒和平民的暴行,印度军队亦在镇压行动中,伤害数万名锡克徒。而来到1984年,印度时任总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下令军队攻击锡克教徒的宗教圣地,且杀害主张独立的著名锡克教领袖,引发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相互攻击,英迪拉.甘地更因此遭其锡克教徒保镖暗杀。
虽然哈利斯坦运动已在印度被取缔、且被视为威胁印度国家安全,但这一番主张和运动依然得到部分海外锡克教徒的支持,尤其是在加拿大、英国和澳洲,正如身在加拿大的尼贾尔便是坚定支持者。
图/维基共享
7月8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印度领事馆前,警方将抗议支持哈利斯坦运动的锡克教徒(左)与印度政府的支持者分开。 图/法新社
▌加拿大和印度怎么说?为何美国也尴尬?
加拿大如今约有77万名锡克教徒,当地锡克教社群在尼贾尔死后,聚集在寺庙高呼“哈利斯坦万岁”,其他海外锡克教社群也举行声援活动。一名加拿大锡克教社群的代表便告诉《华尔街日报》,杜鲁道针对印度的指控或许证实了当地社群长期以来的怀疑,即:印度政府针对加拿大锡克教社群。该名代表也表示,“锡克教社群不会因此被吓坏,我们将持续无所畏惧地支持哈利斯坦运动,并且反对印度政府侵犯人权的行为。”
事实上,尼贾尔生前就曾表达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且同时与加拿大间谍机构和加拿大世界锡克教组织(World Sikh Organization of Canada)分享相关情报,不过悲剧依然发生。尼贾尔儿子回忆,尼贾尔之死仍是家族创伤,“他在准备晚餐前的五分钟,还打电话回家,这真的非常震惊。”
对此,身为锡克教徒,也是加拿大新民主党领袖的驵勉诚(Jagmeet Singh)指出这一起枪杀案在锡克教社群引发恐惧、让他们纷纷打消回印度的念头,担忧过往批评印度政府的记录会遭报复。驵勉诚也说道,加拿大一直被视为是安全的灯塔,但“如今许多加拿大人的安全和保障,可能已被动摇。”此外,不仅是尼贾尔,在英国和巴基斯坦近来也发生锡克教领袖遭杀害的例子,让海外锡克教社群怀疑这是否为印度所为。
对印度而言,锡克教社群主张的哈利斯坦运动是分离主义行为;然而,对加拿大而言,若证实印度涉及尼贾尔的枪杀案,那等于是“公然侮辱加拿大的主权,让外国政府处决加拿大公民。” 图/美联社
对印度而言,锡克教社群主张的哈利斯坦运动是分离主义行为、不能被接受,且印度也不断指控加拿大长期以来并无采取足够行动来对付其境内的“反印度份子”、让分离主义在加拿大滋生;然而,对加拿大而言,若证实印度涉及尼贾尔的枪杀案,那等于是“公然侮辱加拿大的主权,让外国政府处决加拿大公民。”
长年以来,“哈利斯坦运动”一直是让双方关系紧张的关键之一。《华盛顿邮报》分析,杜鲁道政府在2022年发布了印台战略,提及印度是关键伙伴,加拿大要加强与印度的经济联系。不过,两国的交锋发生在今年9月于印度举行的G20峰会上,莫迪与杜鲁道并未举行双边会议。根据莫迪办公室的说法,两人在峰会场边讨论了哈利斯坦运动,莫迪为此向杜鲁道表达深切担忧加拿大境内持续出现反印度份子,杜鲁道则回应加拿大会持续捍卫言论自由、良心自由(freedom of conscience)以及和平抗议。
因此,也在加拿大指控印度之后,两国关系随即降温,相互驱逐外交官——面对两国升级的局势,美国也陷入尴尬处境。美国总统拜登近年来试图拉拢印度,作为抗衡俄罗斯和中国的力量,例如拜登在6月邀请莫迪到白宫,举行国宴款待,两名领导人也在闭门会议之后声称是对方是亲密盟友。不过如今,当盟友加拿大指控战略伙伴印度之后,美国目前采取谨慎回应的态度。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表示,华盛顿对相关指控深感担忧(deeply concerned),且指出加拿大必须继续调查,将肇事者绳之以法。
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