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作死”的严书记们,为何总是一查一个准?

发布者:jack | 2018-05-21 05:21:11 | 来源:上观新闻

【星网专讯】

四川广安“严书记”落马,媒体报道说,这是“花式作死”再添一招!其实,严的东窗事发,也算不上“花式”,只是源于“严夫人”。精准的说法是,源于严夫人在微信群里那一段发飙:“陈老师,你马上在全班当着所有师生给严某某道歉,否则,我通知你们集团领导来给我解释你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触犯众怒的,是这个有些突兀的身份:“严夫人”。

回看这些年诸多贪官落马的前奏,或者说,回看纪监部门的“反腐射程”,不难发现三个耐人寻味的真相。

一是官员不可说错话。

近些年,有种呼声不绝于耳:允许人说错话。更有引经据典的表达: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而今,好多地方还推出容错机制,错话,当然在包容之列。不过,当下的网络喧嚣大多可能是源于某一句不合适乃至不正确的话,网民乃至专业评论员死磕的也多半是当事人一两句不得体的话。

一方面,我们不断呼吁“允许人说错话”,一方面,我们又逮住说错话的人不放,尤其是说错话的官员,有时哪怕是说错一个字,你懂的。这是个体人格的分裂,还是现实社会的悖论?有待学者研究,补充交代一句,这种错话追究,业已延伸到官员的家属、子女、特定关系人,上一个版本是“我爸是李刚”。

二是网民大多善于“有罪推定”。

现代刑事司法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疑罪从无。按照这一原则,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不过,网民们现在一旦发现官员某些出格言行举止,便穷追不舍,疑罪从有,大造声势。譬如,“表哥”“皮带哥”“房叔”“天价烟局长”之落马,皆是先落入互联网再到法网。

此次“严书记舆情”发酵之初,人们的矛头就直指当事人行使特权,其后幼儿园的声明,将舆论焦点从“严夫人”向“严书记”转移。随着所谓“内定录取”细节的爆出,彻查的诉求进一步强化。网传当事人“离婚五年,对此事并不知情”的回应,再度引发质疑。与此同时,人们发现,严春风所在小区最便宜的房子600多万一套。另有网友扒出,至少有疑似四家公司由“严夫人”明面上持股……这些“人肉搜索”“即兴爆料”,背后有猜测有联想有伪造,但恰是这些无序的互动甚至狂欢,在有序推进网络舆情发酵,形成广泛社会关切,最后倒逼有关部门不得不出面澄清解释,继而不得不即时启动组织调查。

三是陷入如此处境的官员,往往经不住追查。

官员说错话,官员家属高调,网民有罪推定,都只是官员落马的外因,内因是他们价值观存在偏差,已在歧途上走过一程。尽管出现过纪检部门最后查出廉洁官员的戏剧性案例,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一些官员经不住查。

民间有夸张段子针对官员队伍:往好处总结总结可能是模范,往坏处追查追查可能是囚犯。一些官员廉政形象的脆弱性,激活了网民反腐的积极性。如果不是接二连三的网络反腐成功,不是“合理想象”“有罪推定”反复被坐实,网民可能早就闭嘴了。

“不允许人说错话”“有罪推定”这些“政治不正确”,为什么在反腐行动中演变为一种积极的“新生力量”?为什么一些官员经不住网民穷追猛打?这恐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仇官、仇富心理作祟,问题可能在于,过去一段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缺乏规范的民主程序,干部监督管理缺乏充分的民意尊重。现在的舆情发酵,只是一种“监督后置”,或者说是滞后的监督坚挺。

某种程度上,网上反腐,好多是对“带病提拔”的一种“逾期矫正”“延期治疗”,事实上,人们对某些在岗官员,早有反应,早有质疑,早有举报,有关部门未予采信,未有回应,而网上发酵又缺少新闻点、话题点,一直引而未爆。

所以,某些官员的“花式作死”,只是“得其所哉”,网民的反应不是不容有错,不全是“有罪推定”。有“花式作死”,就有“花式反腐”,这是当下正常纪监渠道之外的必要补充,也是社会治理的一次次“集体补课”——“严书记”落马,敲响的不只是严于律己、严管家人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