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炒肝儿 老北京的乡愁

发布者:北京四合院 | 2016-10-26 12:44:10 | 来源:四九城 网络

【星网专讯】

三十年前,我母亲因癌症做了手术。手术虽然很成功,但命运验证了那句”治得了病,治不了命”的俗话。弥留之际,我们兄弟几个都急得不知怎么办好了。中午了,病房里的病人们都在吃中饭。我们就问母亲:“您想吃点什么呀?”问了好半天,母亲突然嗫嗫的说:”炒……肝……”。声音虽然小,但我们都听得真真切切。我象得了圣旨一样,立刻下楼,骑上自行车去买炒肝儿。当时的北京,正直“拨乱反正”之初,各种物质条件都不能和今日相比。卖炒肝儿的特别少。离医院五公里之外有一家卖的。那就是著名的“和义斋”。

这里,无论是饭口或非饭口,总有许多炒肝儿爱好者在那里吃。排了半天队,终于买到了。当我提着保温桶回到医院门口时,衣服都湿透了。我长出了一口气,顾不上擦一擦汗水,大步流星的朝七楼跑去。刚到六楼,突然脚底一滑,结结实实摔了我一”马爬”。手中的炒肝儿从保温桶中流出,洒了一地……

我当时头都懵了,真想给自己一嘴巴子!到了家门口了,给洒了……不由自主的,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良久,我一抬头,大哥高高在上,站在我面前。他声音哽噎,拉住了我的胳膊:”别弄了,妈已经走了……”

直到今天,我都后悔,母亲临终前想吃一口平时舍不得吃的,北京最普通的小吃都没吃上,真让我遗憾终生!后来,我专门找了一位高厨,学会了制做炒肝儿的方法。

这种在北京相传了数百年的传统小吃,如今依然很受人们的欢迎。但一些外地朋友做的,风味就差一些。

上面是一位老北京对炒肝儿的回忆。

炒肝儿对于北京人来说不仅是小吃,炒肝儿里有北京人不同的回忆和剪不断的情怀。

炒肝儿不复杂,把洗好的肥肠切段煮熟,出锅前时加入肝片、调料、水淀粉及蒜泥等。汤汁油亮、蒜香扑鼻、肥而不腻、稀而不澥。因为蒜泥很细,故有“吃蒜不见蒜”之说。

炒肝儿不好看,浓腻的汤汁儿,暗红的颜色。

炒肝儿不登大雅之堂,搁到旧社会这就是穷人因为没钱吃不上肉,才用来解馋的东西。

所以只有北京人才能懂得炒肝儿,炒肝儿吃的是一个随意,一种状态,随意用手一托,就上口包子,吸溜吸溜地拿碗边往嘴里遛,吃出的是一种北京人特有的自信劲儿,吃出的是一种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感情。

一碗炒肝儿一碗北京人的乡愁。北京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天不再那么蓝了,气儿也不那么顺了。胡同变成宽敞的街道,可是却越来越堵车;街上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但是北京口音的人却越来越少。炒肝儿,还是浓浓的、腻腻的,喝一口炒肝儿,不再有小时候那种满足和惬意,而是多了一些乡愁,想念我们曾经的家乡北京。现如今,在四九城,咱这满嘴京腔的北京孩子,反倒成为了客人,客居在首都。

也许有一天连这一口炒肝儿都吃不上了,但就算再高级的燕窝羹、海参粥也替代不了这种浓浓腻腻的感觉。

想想炒肝儿,想想胡同,想想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