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周恩来与张若名未为人知的一段恋情

发布者:安唯苒 | 2012-05-09 09:09:39 | 来源:南京日报

【星网专讯】核心提示: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在她的《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中说,“当时他似乎爱上了另外一位姑娘,她的名字一直被小心翼翼地保密”。周恩来爱上的“另外一位姑娘”,指的就是张若名。

本文摘自《南京日报》2010年2月22日第A9版,作者:钟燕,原题:周恩来未为人知的一段情缘

张若名是五四运动的一名先驱者,也是周恩来的早期战友。他们循着“战友—女友—挚友”这一轨迹走完了各自的人生。

战友情

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张若名正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她与邓文淑(即邓颖超)同为该校第十级学员。

“五四”开始后,张若名与周恩来等共同发起组织了天津进步青年革命团体——觉悟社,使天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有了领导核心。

1920年1月,天津反动军警逮捕请愿代表后,周恩来、张若名等开会紧急动员,决定发动更大规模的请愿示威,营救被捕代表。周恩来、张若名、郭隆真和于方舟4人被学生们公推为代表。

游行队伍在周恩来的指挥下,一路高呼爱国口号。当他们来到直隶省署门前时,省署大门紧闭,不见动静。周恩来、张若名等4位代表从门下的缝隙钻进省府,找当局说理,游行队伍继续在外边喊口号声援。没想到周恩来他们一钻进大门,就遭遇埋伏,大批反动军警一拥而上,将他们逮捕。经斗争,半年后,他们才重获自由。

出狱后的周恩来、张若名等经过思考,认为通过和平手段救国已经不可能。他们决定西旅欧洲,寻求救国真理。当年11月,周恩来、张若名、郭隆真等一起,从上海乘坐法国波尔多斯号邮轮前往欧洲勤工俭学。

在法国,周恩来、赵世炎等在巴黎发起组织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是“少共”的第一批成员。当时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采取互教互学的方法。张若名聪颖好学,法文学得也比其他人好,常常担任主讲。

共同的理想,造就了周恩来、张若名之间深厚的战友情。

女友情

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在她的《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中说,“当时他似乎爱上了另外一位姑娘,她的名字一直被小心翼翼地保密”。周恩来爱上的“另外一位姑娘”,指的就是张若名。

周恩来在天津投身“五四”爱国运动时,邓颖超只有15岁,还没到谈情说爱的年龄,而且觉悟社主张独身。但张若名已经是个19岁的大姑娘了,她只比周恩来小两岁。

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七妈”(指邓颖超)曾对她说,“当时和我们在一起的张若名,和你伯伯接触比较多。如果你伯伯不坚持独身主义的话,和她结合可能是最合适的了。”后来周恩来与张若名在爱情道路上分手,转而写信向邓颖超求爱时,邓颖超还十分诧异地写信问他:“若名姐呢?”可见,周恩来与张若名当时的恋情已是他们同学和朋友圈子内的公开秘密。

一次,周恩来对周秉德回忆说:“在我和你七妈结婚之前,我在巴黎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一旁的邓颖超也笑着说:“‘五四’运动那会儿,我才15岁,根本没有考虑过谈恋爱的事。后来去法国勤工俭学时,他与觉悟社的郭隆真和张若名同行,那时觉悟社的同志们都说,如果今后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要结婚的话,他和张若名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周恩来接着对周秉德说:“在巴黎,我们先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但后来,因为出身问题,她在党内受到审查,又因为参加政治社会活动,遭到法国警察的几次跟踪和盘问。她自己感到十分委屈和不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后,她最后决定脱离政治活动,退出党组织,专心读书,以期学成后回国效力。然而,我认定的是马克思主义,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要准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的终身伴侣,也理所当然是志同道合的,经得起革命艰难险阻考验的战友。这一点,你七妈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我主动与张若名说清楚,转向你七妈频繁通信,还求婚。”

史料记载,张若名出生在河北清苑县一个地主兼官僚的家庭。她在天津投身“五四”运动后,一直勇敢地冲在运动的最前沿。因此,她不但被反动当局抓进监狱,还被反对其“抛头露面”的父亲,登报宣布与她脱离父女关系,不再向她提供生活学习费用。

张若名是在“背叛”封建家庭的情况下,去欧洲勤工俭学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她还不断遭到党内关于家庭出身问题的审查,尤其是她和当时旅欧的中共负责人任卓宣意见不合,被任卓宣故意把她暴露给法国当局,这使她非常难过。经思考,她做出了痛苦的选择:退出“少共”,脱离政治,专事学问,以期学成后报效祖国。但此举又不符合周恩来的择偶标准,最终导致他俩分手。

挚友情

就与张若名分手这件事,周恩来曾对周秉德说:“世界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除了恋人,还有友情,不能当妻子,却能继续成为朋友嘛!就说张若名,我们在天津是一块坐过牢的,我了解她的人品,她自己放弃对革命的追求,但不等于她就一定站在敌人一边,我们还可以是朋友。”

1928年,周恩来从上海秘密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会后返回国内时,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绕道欧洲。周恩来到法国巴黎后去找了张若名。他告诉她,他已经和邓颖超结婚,他代表邓颖超问若名姐好。她告诉他,自己虽离开了革命队伍,但决不出卖朋友和党的秘密,仍然愿意做一个不是共产党员的革命者,并表示决心,要时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1955年4月8日,周恩来赴印尼参加亚非会议途经昆明。他利用这一机会,到云南大学会见了张若名教授和她的丈夫杨堃,并一起共进午餐。总理一见张若名就非常感慨地说:“多年不见了。”然后又说:“我代表小超问若名姐好。”当说到张若名1922年入党等事时,周总理明确告诉她说:“你当时参加的只是团的组织,还不是党的组织。”有人据此说,周恩来这样说是为了保护张若名,因为当时极“左”的政治气氛笼罩着全国,退团比退党的政治分量就轻得多了。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张若名为了表示对党的忠诚,把哪怕一闪而过的“私心杂念”也要向党交心,导致她被打成为右派。在巨大心理压力下,张若名终于顶不住而投水自杀了。

“文革”结束后,在邓颖超的亲自过问下,张若名得到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