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红肉真的会损害心脏健康,肉该怎么吃?

发布者:天津包子 | 2022-01-05 08:20:14 | 来源:李药师谈健康

【星网专讯】

我们经常说健康饮食要少吃红肉,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多吃红肉,可能会通过肠道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反应,增加我们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多年来,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多吃红肉和加工肉类饮食,与心血管疾病及中风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性,但多数都是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的方式来进行证明的,但对于为什么吃太多红肉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却很少有具体的相关机理研究。

  近期的一个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为什么”的线索。

  克利夫兰诊所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中心领导的一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了《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这项科学研究揭示了红肉对心血管健康可能存在影响的生理机制。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我们的肠道菌群中的一种特定肠道细菌,能够将红肉中的富含的左旋肉碱转化为一种叫“氧化三甲胺(TMAO)”的物质,而这种物质有助于促进血液的凝固和动脉的阻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发病风险。

  新研究揭示多吃红肉会带来心血管风险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人体内自然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特别是肠道中含有丰富的肠道菌群,各种各样的肠道菌群不但有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在免疫防御,大脑功能以及心血管健康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克利夫兰诊所人类健康中心主任斯坦利哈森博士指出,饮食中红肉含量高的人,比少吃红肉的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更高,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通常将其归咎到红肉中的饱和脂肪含量过高,而实际上,虽然饱和脂肪的过量摄入,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风险,但这种不良影响还不足以解释大量食用红肉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于是他们对其他机制进行了研究。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我们食用的肉食中的膳食肉碱在肠道中,通过两步,两种微生物的生物转化,就可以转化为氧化三甲胺,在肉碱进入肠道后,肠道菌群中的多种微生物会将其转化为中间代谢产物γ-丁基甜菜碱,而肠道菌群中的Emergencia timmonensis则会将γ-丁基甜菜碱进一步转化为氧化三甲胺。

  研究表明,在杂食性动物中,这种微生物是转化肉碱为氧化三甲胺的主要肠道微生物,而长期的素食主义者或纯素食者,肠道中这种微生物的含量非常低,不足以将肉碱转化为氧化三甲胺。也就是说,如果以更爱吃肉,将你吃进去的红肉转化为氧化三甲胺的肠道细菌就会更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吃进去的肉,促进了这种肠道细菌的繁殖壮大。

  这些发现实际上是建立在早期研究工作基础上的,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就发现在健康人的饮食中短时间添加红肉,会提高血液中氧化三甲胺的水平,而当红肉被换成白肉或植物蛋白时,氧化三甲胺的水平又会回落。

  在新研究中,科研人员对人类和实验室小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肠道细菌Emergencia timonensis是将肉碱转化为氧化三甲胺的主要菌株,而肉食者用于相当数量的这种微生物,但长期素食者体内的含量却很低。

  而小鼠研究发现,氧化三甲胺水平的提高,有导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的风险。

  该研究带来的启示

  哈森博士指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见解强化了人们对心脏健康饮食的了解。

  他还特别指出了传统的地中海饮食,临床试验表明,这种饮食可以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而这种饮食中,富含鱼类、水果和蔬菜、豆类、橄榄油和坚果,而红肉和加工食品含量较低。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分析了2019 年饮食研究参与者的粪便样本。研究发现,当参与者吃大量红肉时,他们的粪便中含有更多的罪魁祸首E. timonensis微生物;而当他们转向非肉类蛋白质来源的食物时,这些微生物水平也下降了。

  这说明了我们的饮食会对肠道菌群形成影响,而改变饮食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增进人体的健康水平,改变饮食,特别是增进富含蔬菜、水果或其他高膳食纤维谷物等食物的饮食,能够有助于为肠道的有益微生物提供更好的环境,增进这些“益生菌”的繁殖壮大。

  由于血液中的氧化三甲胺含量是可以评估测定的,而这种有害物质的含量,又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因此,该研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饮食指征,如果测量血液中的氧化三甲胺含量偏高的人群,就更应该注意少吃红肉。

  因此,关于该如何吃肉的问题,猪牛羊肉等红肉并不是不可以吃,但如果是特别爱吃这些肉的朋友,不妨试着减少一点在饮食中的配比,而尽量的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量,在肉类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禽肉、鱼肉等白肉,每周吃2到3次即可,日常膳食中还可通过豆类、豆制品、奶类、鸡蛋等来为身体提供优质蛋白,让自己吃的更健康,我们的肠道菌群就会更健康,而更健康的肠道菌群和肠道环境,不但会保护好我们对营养的吸收能力,还会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保护好心血管健康,值得我们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