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是赢家?强尼戴普与安柏赫德诉讼案…新闻媒体怎么看

发布者:炸酱面 | 2022-06-04 07:01:29 | 来源:转角24小时

【星网专讯】

左图为6月1日诽谤案宣判后安柏赫德离开法院,右图为5月27日的法庭辩论结束后强尼戴普向旁听席做出握拳手势。 图/路透社、法新社

“热度堪比大选的‘世纪诉讼案’,各家新闻媒体怎么看?”好莱坞影星强尼戴普(Johnny Depp)和前妻安柏赫德(Amber Heard)之间诽谤官司从4月11日开庭至今,引爆全球上百亿的关注流量,6月1日一审判决出炉,维吉尼亚州法院陪审团接受强尼戴普指控安柏赫德说谎并损害他名誉的主张,认定安柏赫德“存在恶意”,判赔1,035万美元。而安柏赫德反诉诽谤的3项主张中有2项被陪审团否决,仅1项针对强尼戴普律师的控诉成立,强尼戴普须赔偿安柏赫德200万美元,目前安柏赫德已表示将会上诉。

判决一出,立刻攻占各大媒体首页,报导多关注判赔的金额、双方回应及律师陈词,至于案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过程及结果对#MeToo运动的冲击、该案是否会成为判例而影响其他家暴案受害者,则成为后续社论的讨论议题。

强尼戴普的两名律师6月1日在法庭宣判后,至法院外向媒体发言。 图/路透社

▌案件始末与判决

这次的判决结果总结来说可说是强尼戴普占绝对优势,回顾2018年他被英国《太阳报》称作“殴妻者”(Wife Beater)、2020年控告《太阳报》败诉以来,接连失去和迪士尼、华纳等片商的合作,事业陷入停摆,因此他在法庭上回答自己因家暴控诉所失去的东西“不亚于一切”;而在1日诽谤官司宣判后,强尼戴普表示,“6年后,陪审团让我重获新生,我心怀感激。真理永不消亡。(Veritas numquam perit)”

这场诉讼引发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强尼戴普和安柏赫德本身——相关的社群讨论和迷因铺天盖地、法庭影片迅速累积数百万次观看、还有#JusticeForJohnnyDepp标签在TikTok上获得150亿浏览,随着社群媒体的传播,网路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似乎成为诉讼案的一部分,甚至透过反覆观看法庭影片,网友可以比实际出庭的任何一个人更钜细靡遗的分析强尼戴普或是安柏赫德的每一个表情、动作,并继续发酵扩大这场官司的影响。

这场诉讼起于强尼戴普针对安柏赫德2018年发表于《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投书提告诽谤,在该篇投书中,安柏赫德并没有提到强尼戴普的名字,但声称自己是勇敢发声的家暴受害者,并倡议社会文化必须改变,强尼戴普指控安柏赫德在此文中刻意毁损他的名誉,对此求偿5,000万美元。1日法院判决安柏赫德须支付1,000万美元的补偿性赔偿和5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不过随后法官阿兹卡拉特(Penney Azcarate)将后者调整为维吉尼亚州法定上限的35万美元,强尼戴普共将获得1,035万美元的赔偿。

面对指控,安柏赫德对前夫提起反诉,并求偿1亿美元,但最终陪审团只接受1项针对强尼戴普律师沃尔德曼(Adam Waldman)的指控,判决强尼戴普须支付200万美元的补偿性赔偿,但无任何惩罚性赔偿;在该项主张中,沃尔德曼指称安柏赫德制造骗局,在刻意把住处弄的乱七八糟之后报警,让警方来搜证,藉此取得污衊强尼戴普的“证据”。

6月1日安柏赫德出庭聆听判决。 图/路透社

6月1日强尼戴普并未出庭,而是在英国出席表演活动,图为5月29日他在雪菲尔的表演照片。 图/路透社

▌失去陪审团信任的安柏赫德

此案引发的关注度席卷全球,无数人观看强尼戴普和安柏赫德的互相攻击,而强尼戴普在诉讼过程中无疑占据了舆论场上的绝对上风,安柏赫德的证词在强尼戴普提出两人争执的录音档、他被她丢掷酒瓶导致手指削断、被安柏赫德声称也遭强尼戴普家暴的名模凯特摩丝(Kate Moss)作证反驳此事、还有其他引发话题的照片等诸多证据之后,急速失去对公众和对陪审团的说服力。

,而安柏赫德原先表示会向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和洛杉矶儿童医院捐出2016年和强尼戴普协议离婚后获得的700万美元,却被揭露承诺跳票,且已捐出的款项多是曾和她交往过的Tesla执行长马斯克(Elon Musk)支付,种种不利事项让安柏赫德形象跌落谷底;加上支持强尼戴普的证人多是实际出庭或是透过直播作证,安柏赫德一方的证人却几乎都是以预录影像作证、无法进行交叉诘问,最后安柏赫德失去陪审团的信任,判决和社群讨论皆倒向强尼戴普。

强尼戴普5月3日出庭。 图/法新社

▌媒体怎么看?

《纽约时报》强尼戴普也在诉讼过程中自陈童年遭受虐待、酗酒、滥用毒品,他的前经纪人雅各(Tracey Jacobs)19日指出,因酒精和药物问题,好莱坞的片场已经不太愿意再和强尼戴普合作,这场官司正如两位主角所说的,毁了他们的生活。《纽约时报》评论便直指,官司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双方不堪的一面都被放大检视——强尼戴普传给安柏赫德的威胁简讯被大声朗读出来,安柏赫德则承认对强尼戴普动手,理由是为了自卫,此外她还收到来自他人的死亡威胁。

而其它家暴受害者和#MeToo运动所承受的负面影响也是主流媒体舆论的关注焦点,《纽约时报》指出,这场官司不仅仅是强尼戴普和安柏赫德之间的事情,如今家暴受害者们对这起诉讼案心惊胆战,而公众仍然追逐旁观名人的不幸遭遇。

《NPR》美国公共媒体《NPR》则引述“男性至上主义研究所”(IRMS)专家贝德拉(Nicole Bedera)评论,指出在TikTok上,#IStandWithAmberHeard的标签获得约820万浏览,而#JusticeForJohnnyDepp的标签流量则是150亿,双方受到的公众支持天差地别。

贝德拉认为原因除了强尼戴普的出庭顺序让他得以率先完整论述他的版本故事外,在网路上的男权及反女权活动家一直密切追踪此案并大力声援强尼戴普,加上社会往往预设受害者是符合特定模式的“完美受害者”,自我防卫易被混淆成一种攻击,加害者则藉此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因此这件诉讼案让贝德拉忧心会在日后让遭受亲密伴侣暴力的受害者不愿挺身而出,对远没有强尼戴普或安柏赫德那般高知名度的受害者来说,发声很可能带来风险。

安柏赫德6月1日在法庭上与自己团队的律师拥抱。 图/法新社

《BBC》《BBC》评论更直接将这场诉讼称为“TikTok审判”(Trial by TikTok),并指出以色列数据公司Cyabra在追踪这场诉讼案讨论时,发现在网路上散播迷因、影片和评论的帐户中,有11%是假帐号发出,假帐号和机器人帐号参与度之高,足以与大型选举相提并论。另外的89%真人帐号,则透过法庭影片,在看到证据之后用自己的观点诠释,并加入遍布全球的讨论。

而安柏赫德先前因指控家暴而成为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女权议题大使,并在#MeToo运动中展现的“家暴幸存者”姿态,让性别平权支持者深感不安,安柏赫德一落千丈的形象不仅伤害了运动理念,甚至波及了所有女性。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此案是否真的导致#Metoo运动受挫?也是社会舆论对于#Metoo的新一波思考与值得关注的问题。

《洛杉矶时报》《洛杉矶时报》则以“强尼戴普战胜安柏赫德”为标题来报导这起诉讼案,并认为判决显示#MeToo运动的倒退、安柏赫德失去公信力并遭受公众厌恶。报导引述加州大学尔文分校法学教授西格(Susan Seager)说法,担忧判决将对#MeToo产生“危险又糟糕”的影响,“向男性或女性的施虐者发出一个讯号…如果你有钱聘请律师,你可以起诉受害者并透过诽谤诉讼来毁掉他们。”

美国知名律师叶雷森(Lara Yeretsian)则认为安柏赫德是 “一个可怕的证人”,并解释当证人透过夸大其辞来美化自己口中的故事版本,该证人就会失去可信度,安柏赫德的证词即是因此不被采信。此外,她指出该案判决还传递了两个明确讯息,其一是,“不要对家庭暴力提出虚假指控,如果你这样做了,你要付出高昂代价!”其二则是,男性也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5月27日,强尼戴普的律师瓦斯奎兹(Camille Vasquez)在法庭上做结案陈词,后为安柏赫德离婚控诉强尼戴普家暴后,登上杂志封面的照片。 图/美联社

《好莱坞报导》高度关注此案的《好莱坞报导》则没有在宣判的报导之外再以专文探讨,报导内容则写出两造回应及结辩陈词,并引述前加州上诉法官丹尼迪纳(Halim Dhanidina)意见,认为以诽谤罪定义而言,只要安柏赫德曾经遭受前夫暴力,她就应该在诉讼中占上风,但最终的判决结果表明陪审团不相信安柏赫德的证词,而以法庭运作而言,一旦陪审团认为她说谎,即使她提出其他遭受身体或心理暴力的证据,也难以获得有利判决。

《卫报》至于《卫报》也提到,最令人忧心的是这场引起广大舆论的名流审判案,极有可能在未来影响到人们对于家暴事件的二元对立与错误认知。例如,在审判期间网路上充斥大量没有经专家证实的阴谋论——例如,一个最流行的理论是“安柏赫德在审判过程中不时往强尼戴普方向瞄一眼,而戴普则完全不敢对她有眼神接触,由此可判断戴普一定是受害者。”

然而报导采访了英国的亲密暴力扶助NGO成员韦斯曼(Claire Waxman),她指出,不论是加害者或受害者,在法庭上都没有“一定是如此”的举止方式,“有些受害者常常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情绪,但这并不意味着暴力没有发生。因为有些人会呈现与事实脱节的身心状态——这是人类对创伤的正常反应。”韦斯曼也指出,指控对方精神不稳定的说法在法庭上也极为常见,甚至由家暴本身引发的精神问题,有时也会在法庭上被扭曲和武器化。

因此不论这场审判最终结果如何,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细节指控的认知,不应该遭到错误的舆论诠释、否则可能使得未来不论男女的受害者,都将更难以出面指控类似的故事。

5月27日,法院外的强尼戴普支持者。 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