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漫谈

发布者:北京四合院 | 2018-06-17 19:48:19 | 作者:槛外長江

【星网专讯】父亲节漫谈

为人子的大部分时间内不知道有个父亲节。后来知道了,偶尔给家里寄点或带点钱物时,用了父亲节或母亲节的名义,但也从来没有认真查看过节日的来历。为人父以后,年年过父亲节,从接受孩子的卡片,小礼物到由孩子安排去餐馆吃饭,已过了三十多个寒暑。今天突然心血来潮,上网查看了一下,原来这个节日的历史并不长。

维基百科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父亲节是一个为感谢父亲而庆祝的节日,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每个国家的父亲节日期不尽相同,也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家族聚餐、家庭活动、或赠送礼物等有关。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与地区是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包括美国、日本、欧亚及港澳等地。当然,也有在其他日子里庆祝。

再细一点看,历史是这样的。1909年,美国华盛顿州士波肯市有一位农场主史马特先生辞世。他鳏居多年,父兼母职地养育了自己的六个孩子,包括一位称之为杜德夫人的女儿。杜德夫人在母亲节感恩礼拜后,与教会牧师瑞马士分享她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与努力;她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向自己的父亲致敬,并借此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于是她提出了设立父亲节的建议,期盼世上也有一个对父亲纪念感恩的节日。

瑞马士牧师大力支持了杜德夫人推动设立父亲节的努力。杜德夫人在1910年春天开始推动成立父亲节的运动,随即得到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她同时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提议。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士波肯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于是华盛顿州便在1910年6月19日举行了全世界第一次的父亲节聚会。

1924年,美国总统凯文·柯立芝支持父亲节成为全美节日。1966年,美国总统林登·詹森选用史马特先生的生辰月份,宣布当年六月为美国父亲节之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正式签署文件,将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美国的父亲节,从此成为美国永久性的国定纪念日。

其实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以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的只有52个国家,低于半数;但包含了中国,美,英,法,日,印度和孟加拉等人口大国。值得指出的是台湾把8月8日定为父亲节,谐了“爸爸”的音。这也是一种保留自己民族文化和文字传统的方式吧。我建议我们两天都过,只是我那两个banana 儿子未必记得住一年内给我两次父亲节的电话或礼物。

看了史马特先生的故事,我想,我国历史上到底有那些伟大的父亲?我首先想从皇帝中能使找的出值得赞颂的好爸爸吗?还真没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根本算不上,问题多多,给子女带来过灾难以至杀身之祸。清代的皇帝建立了一个比较好的皇储教育制度,但要我说那个皇帝本人是个好爸爸,实在说不上来。康熙也许是个好爷爷,但两废太子,晚年皇储之争激烈,也谈不是个好爸爸。

皇帝以降,我们再看看。包拯临终遗言,后世子孙为官犯脏乱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没后不得葬入祖茔。他是个给子孙后代定下了严厉规矩的严父,谈不上是好爸爸。三国时代有个陆逊,家教严,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有清一朝,我们看到多个父子宰相。三字经中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位窦禹钧先生应该是个好爸爸。但我怎么觉得这些形象都太模糊了,没有断机杼和择邻而居的孟母以及传统剧目中教子的三娘形象那么饱满。

细细想一想,应该是受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吧。那个为儒家思想的传道士们津津乐道的陈亢和孔鲤,问一得三的故事,孔老先生主张的是“君子远其子也“! 我国古圣贤们都主张“易子而教”,“父子不责难”等等。我们看的栩栩如生的男人的形象中没有父亲,只有那个救了赵氏孤儿的程婴这种“义父”,以及演义小说中帮助小主人和主母渡过难关的”义仆“。

五四以后,文化运动渐渐地改变了我们人伦中的亲情关系。我们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看到一个平凡的,饱满而又伟大的父亲的形象。我们读余光中的《我的四個假想敵》, 看到的是现代的慈父的形象以及五味杂陈的父女亲情。在海外生活的我们,摆脱了所谓“严父慈母”的传统模式,让我们的两个孩子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得到了同样的关爱。

三十多年的为父生涯,我细细地回味着逝去的岁月。第一次把孩子扶上自行车,第一次坐在孩子开的轿车里。和太太一起观赏孩子音乐会的表演,郊游,野餐。教孩子学中文和玩中国游戏,到角色转变,让孩子教我玩西方的游戏。。。。。。。

愿我们的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孩子们自由地,自在地,健康地,随分的享受大自然的赋生。

临了,附上我去年父亲节写的一首诗。

七律 2017父亲节有感

中华新韵 (十二齐)

人父冬秋卅有奇,天伦梦里忆朝夕。“香蕉”两个强说汉,“讼棍”一双善语夷。

长子电波心肺暖,稚男菽水脾肝宜。 夜来惆怅门前立,扶返空巢是老妻。

 

 

今天是父亲节,在家看着世界杯德国对墨西哥这场比赛,等着女儿的电话。其实她昨天己打过了,不过并不是为了父亲节,她是从洛杉矶附近打来的,说她和她的朋友从温哥华飞到了那里去参观一个展览。我问她:八月份去insead读 mba 的钱准备好没有,那是一年的mba, 光学费就是10万多一点欧元。她说她已经有了足够的储存。不需要学生贷款,更不需要我们支援。说到这里,女儿感叹道:爸,我好幸运呀,许多同年龄的人为了读mba需要借钱欠债。最后她说她今天还会打来的,我俩都明白这肯定是因为父亲节。

和身边许多父亲相比,我是很惭愧的。我的一个朋友从他的女儿中学游泳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几乎参加了女儿的每一场比赛,不管是本州还是外州,严冬还是酷夏,为女儿现场加油。她的女儿很出色,后来在大学之间的比赛里,不论是个人赛和接力赛,几乎场场拿冠军,不断打破纪录。伴随着女儿的成长,他们去过了美国的许多地方,亲临现场观看女儿的比赛已经成了他和他太太生活的一部分。今年女儿毕业,很快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在欣喜中,他们突然意识到,以后再也不可能去观看女儿的比赛了,这么多年的乐趣就此失去了,一时间感到了强烈的不适。可见,在子女的成长中,父母的参与感也增强了,而且这种参与感是多么的珍贵。

在女儿的成长中,我的这种参与感和朋友相比,就差多了。女儿中学毕业申请大学,整个过程全是她自己完成的。年轻时,朋友圈很重要。与好人交,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女儿的朋友都是学业优秀的学生,受她朋友的影响,她独立向上。后来她进了一所私立大学,学校给了她奖学金,足够支付学费,一年后,她又当上了resident assistant,生活费也有了。

毕业后,她只身一人去纽约服装界找工作。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销售健康自然用品的商业当前台销售员,每小时15美元。一天,她从纽约打来电话,电话的那端她很兴奋,说今天她的店来了一对华人夫妇,很友善,不仅买了许多商品,还跟她谈了许久,表示很喜欢她,还要推荐朋友们来她店。女儿这点很象她妈,知足者常乐,容易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获得满足。

后来她在时装界找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起薪是一年四万。因为她是加拿大公民,没有美国绿卡,需要去美加边境办TN工作签证。周末,她从纽约飞到baffiao机场,然后租车去了边境。我们在美国南部一直等着她的消息。下午五点了,电话终于来了。电话那头传来了她的哭声。她边哭边说,她被拒签了。我问她现在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她说:她正从边境往回开。我们听到这里,心一下紧了,让她找个地方马上停下来,稳定情绪。停下来后,她告诉了我们签证过程。原来她在拿材料给移民官员时,把我们给她申请移民的文件也给了移民官员,于是移民官员以有移民倾向为由拒签了她。她没有料到会是这个结果,被告知后当场嚎啕大哭。她哭得是那么伤心,甚至连那位铁面无情的移民官员都担心她会不会想不开,关心地让她不要这时开车。我们安慰她后,指出了她的问题,让她第二天去多伦多机场再试一下,这下千万不要拿出移民材料了。当晚,对地处两地的女儿和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安不眠之夜。第二天一早,她去了机场,这次移民官员给她签了,我们一直悬着的心的心终于放下了。

记得鲁迅先生的一篇关于孝道的杂文。他在此文中谈到了抚育子女的责任。大意是中国一直重孝道,其实从整个人类的发展来说,一是要健康地生活,二是要繁殖好后代,这样才有利于人类的整体利益。所以抚育好子女是每个家长应负的责任。我太太经常说:世间许多工作都需要资格执照,其实为人父母也需要这类执照。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家长是人类社会绵绵不断健康发展的保障,

女儿这个夏天就要去法国读书。之前她已经换了好几个工作,最后从纽约去了温哥华一个上市公司,从一般雇员做到了director,工资也翻了好几倍。工作许多年后再去过第二次校园生活,住集体宿舍,是她选择的挑战和人生。有得有失,我们不能仅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她的人生选择。就象观看足球世界杯一样,没有进球的比赛不一定不精采。许多年前,我在加拿大读研时,曾与一位酷爱足球的同学争论过蓝球和足球的可观赏性。我认为蓝球比赛更好看,因为它进球容易,所以进球多,有许多精采进球瞬间。而那位同学却说:他喜欢足球恰恰是因为进球不易,一场比赛下来,比分可能是0比0、但是仍然精彩。这么多年过去了,年轻时的功名之心早去了,有点理悟了那位同学的观点。是呀,足球比赛更象生活,过程比结果重要。没有了不起的成就,或者诸多进球,并不能等于没有有滋有味的人生。

父亲节的交流是双向的,女儿感恩父亲,父亲想念女儿。此时此刻,我希望女儿的选择能引导她一个有滋有味的人生。就象眼下的世界怀足球比赛一样,既使没有进球,只要踢得足够精彩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