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希腊深陷危机时“古希腊”重新登台

发布者:北京四合院 | 2015-07-05 08:14:29 | 作者:迈克尔‧斯科特

【星网专讯】


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有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在这个国家陷于金融危机之时,西方世界对古希腊文明的热衷,又是什么原因呢?
当代希腊的金融危机正不断登上报章头条,与此同时,古代希腊的文明也吸引着人们的视线: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法国影星)扮演了安提戈涅(Antigone),海伦‧麦克洛瑞(Helen McCrory,英国影星)则成了美狄亚(Medea)——伦敦阿尔梅达剧院的古希腊戏剧季已从6月开始,题为“希腊为何重要”(Why Greeks Matter);大英博物馆的展览“美的定义:希腊艺术中的人体”(Defining Beauty: the body in ancient Greek art)则于今天(5日)落幕。

更令大众兴奋的是,狮门影业卖座系列大片《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的拍摄团队已宣布,将推出至少两部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的电影版。5000年希腊文化的主题展览“希腊人”(The Greeks)10月之前正在渥太华的加拿大历史博物馆展出。

从戏剧影视、文化界到公众,怎么会突然间对古希腊戏剧和史诗有这么大的热情?作为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我完全支持重拾对地中海古文明的兴趣;但同时,为什么现在大家热衷谈论古希腊,也让我感到好奇。一种简单的回答可能是,现代希腊面临财政困境,显然使她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不过我认为,我们将目光投向古希腊文明,实则是因为她触碰着现代社会更关键的一根神经。

以我书写古代世界和制作相关电视纪录片的经验,比起古罗马或古埃及,我鲜有机会受命介绍古希腊:人们更容易“明白”古罗马,感受到它是我们历史的一个真实的部分(英国曾被古罗马帝国入侵);另一方面,古埃及则被看作完全异质的文明,因此同样引人好奇。这些文化很容易归类。

希腊呢?希腊文化是怎么一回事?是大胡子哲学家们围坐论辩,断柱残桓、身上涂着油膏的运动员,还是斯巴达勇士不时涌现的城邦大战?

事实上,从许多方面来看,古希腊的世界如同万花筒,令人难以把握:它的政治、文化、战争形态、艺术传统和方言散落在一千多个城邦、无数的部落和君主国;这些地域被群山分隔,也遍布爱琴海数不尽的岛屿。

这种丰富性,使我们无法简单地像对古罗马或古埃及那样加以清晰的归纳,或把握到他们与我们有何关联。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除了《角斗士》(Gladiator,2000,又译:神鬼战士)和电视剧《斯巴达克思》(Spartacus,2010—2013)以外,古希腊题材的影视作品都没获得观众的真正认可——想想《特洛伊》(Troy,2004)和《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2004)。

当然,希腊神话电影如《诸神之战》(Clash of the Titans,又译:超世纪封神榜)和《诸神之怒》(Wrath of the Titans,又译:怒战天神)票房相当不错,但其实是因为片中的幻想世界是按观众的期待来塑造的。《斯巴达300勇士》(300,又译:战狼300)也是同样——以漫画小说风格拍摄的古希腊历史也如同幻想世界。

 

希腊人是谁人?

 

索福克勒斯雕像(sonofgroucho/flickr)
古希腊人留给我们的政治、语言、戏剧、哲学、科学、艺术和建筑遗产惊人地丰富,使得他们名扬后世;不过,将所有这些事物联接在一起的,还是他们的发现精神。

依我看,古希腊很多时候并不是个让人舒服的地方:混战不休,动乱不定,但是这也使得它成为一个习惯于挑战现状和固有观念的地方。希腊人最伟大的遗产,就是对人们相信或自以为了解的事物不断提出质疑。如今让我们重新关注古希腊的,正是他们那种天马行空般的无忧无虑。

古典戏剧《安提戈涅》是讲述男人和女人、责任与爱情、固守与包容,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它挑战我们的是非观念,提示我们应该怎样治国,又应该怎样做臣民。戏剧《美狄亚》则审视了爱、复仇、正义和礼节等。我们不得不看着一个母亲为报复移情别恋的丈夫而杀死自己的孩子们,进而质疑她的错误决定。

《奥德赛》呢?这是个凡人得罪一位神祇、在诸神的帮助和护佑下最终“返乡”(nostos)的故事,你就知道为什么《饥饿游戏》剧组会被它吸引。(译注:曾是伊塔卡国王的奥德修斯在征战和流落中,其家庭和国家都深陷危机,随着他返回家乡才恢复了秩序。)但还不止这些,它是关于英雄主义、信念、坚韧、成长,以及找到归途和自我定位的故事。藉此,它迫使我们回过头来关注自己:我们真的知道我们是谁吗?我们对这世界是否适应和满意?

今天,在这颗乱象迭出的星球上,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失去了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或许一部情节设定在古希腊神话世界、以寻找真我为主题的电影,正是我们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