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选商战: 不会做广告前第一夫人不是好总统

发布者:北京四合院 | 2015-04-18 12:40:11 | 来源:美国中文网

【星网专讯】


 

希拉里(资料照片)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罗斯福总统的这句名言早就在美国(房源) 选举历史上立下丰碑,而做“广告人”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则是烧钱、策划、营销和口号。相信人们依然记得08年总统选举时,奥巴马创纪录地赢得了10亿美金赞助,还有他那句铿锵有力的“change! yes,we can”,这个口号为他赢取了无数的选民的心。可以说,美国总统选举早就不是简单的政治之争,而已经是广告之争,这背后的商业味道大快人心,让选民们心甘情愿投出选票。

4月 12日,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在推特上发布的主题为 “Getting Started”的网络视频,她正式宣布自己将逐鹿白宫。希拉里在镜头里完全不同于此前给民众留下的“精英、强势”印象,而是一个低调亲民的形象。她在仅有2分18秒的竞选视频中大半时间都在讲述不同肤色、不同年龄普通人的故事,直到后半部分才宣告自己要竞选美国总统。她还宣布将自驾一辆昵称为“史酷比” (Scooby)的厢型车,展开长达1600公里的竞选行程,参加艾奥瓦州的第一场政治活动,争取选票。

可以说,这个简短的视频是希拉里在美国民众面前投放的第一个广告。从该片中可以看出一个蓝红配色的H标识伴随着Hillary for America 出现,外界认为这个就是希拉里的竞选标识。而这个标识设计正是来自希拉里背后的竞选团队成员之一,可口可乐公司负责气泡水品牌和市场策略的Wendy Clark。作为做市场出身的顾问,Wendy Clark更了解社交媒体对于营销的意义。这次背后策划团队所做的努力取得了成效,据报道,截止14日,希拉里的推文已经获得了逾10万次的转发,竞选视频的观看量在YouTube上也超过了300万次,在Facebook上的主页获得了近50万个喜欢。

显然,希拉里通过视频广告所展现的平民风格赢得了第一步的印象分。在2008年的民主党党内竞选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希拉里被认为过于脱离群众,最终败给了走亲民路线且善于利用互联网广告营销的奥巴马。作为美国前第一夫人和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的影响力不在话下,恰恰是她曾经的“精英风格”令群众感到难以接近。现在,她决定改变竞选策略,走更加务实和接地气的路线。据媒体称,除了在网络上展现她接地气的风格外,希拉里最近还频繁出现在普通民众的视野。她戴着大墨镜在俄亥俄(房源)州一家快餐厅点餐,有意思的事,竟然没人认出她。还有一位宾夕法尼亚(房源)大学阿尔图纳(房源)校区大学生称他在加油站遇见希拉里,她还向他打招呼并问他问题。

不过在赢得人气的同时,接下来最为重要的就是筹集竞选资金。有媒体透露,希拉里志在本次竞选周期筹款至少25亿美元,这显然需要更大范围和力度的传播才能达到。希拉里的竞选团队已经为她布局。据悉,谷歌公司高管斯蒂芬尼·汉诺恩将担任希拉里竞选团队的首席技术官,斯蒂芬尼将打造史上“最华丽和实用”的手机竞选APP,通过数字化手段拉拢选民和选票,这也表明着选举大战在互联网领域深深扎根。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被称誉为“互联网总统”,他很早意识到互联网在品牌沟通中的影响力。因此在上一届选举大战中他提前网罗了一大批互联网巨头为其摇旗呐喊,这些人包括Google的施密特、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以及乔布斯。奥巴马团队的商业秀十分成功,他的网络短片、个人网站、电子邮件、电子游戏广告等不同风格的形象和口号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他也因此拉来了创纪录的10亿美元赞助和具有压倒性优势的选民数量。

不过就在希拉里的竞选广告刚开始引发热潮之后,其共和党竞争对手立马展开了反攻。共和党主要候选人纷纷放出批判希拉里的广告,共和党在弗吉尼亚州(房源)、佛罗里达州和俄亥俄州等6个州投放了《阻止希拉里》的负面广告,指责希拉里接受外国捐款、用私人邮箱处理公务、擅自删除3万封邮件,毫无公信力。

更有意思的事,在谷歌搜索“Hillary Facebook”时,紧跟在“希拉里竞选2016年总统”结果后面的,是共和党建立的“阻止希拉里”的主页,点进去一看也有超过13万个赞。可以看出,总统竞选的宣传战已经是如火如荼。虽然共和党频频发出攻击,但外界有分析认为,希拉里很可能会借助其“美国第一位女总统”等标签获得更大的优势。

当前,美国大选才刚刚开始,从开局来讲,希拉里很顺利赢得了“赞”。但总统大选是一个持久战,从奥巴马时代开始,总统大选越来越娱乐化,商业和网络对于总统大选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原因在于美国年青一代越来越多地投入到政治生活当中,他们对网络的依赖远远大于上一辈人。所以,作为总统候选人,背后的策划团队必须具备非常高的商业素养和互联网思维,而希拉里很可能会成为美国第一位真正的网络总统!

阅读详情: 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15/04/18/357897.html#ixzz3XgANcv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