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什么有人拼命返回家乡 有人偏要留在远方

编辑发布:jack | 2018-02-13 05:30:45

【星网专讯】

回,还是不回,这是一个问题。

文 | 小二、思凝

大地苍茫,河水流淌,又是一年春节到。

行进中的中国的大地上,每逢此时,就会出现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他们的移动,朝着同一个方向——家。

 

 

走得再远,一念团圆。这是春节最大的意义,播迁千年,赓续至今。

可当多数人从四面八方涌回家的时候,有些人却我自岿然不动。

 

 

路途遥远,车票难免,他们望而却步;时空疏离,亲情淡漠,他们与家乡渐行渐远;而七姑八婆的连连追问,也让他们望而生畏。

 

 

他们惧怕回家。

这是一种新现象,但并未成为主流。想回家的人,宁可骑摩托,跨越几个省,饱经雨雪风霜,也要回家。他们想念故乡的人,故乡的风物,以及故乡的味道。

有人想家人团聚围炉夜话,有人打死不回“春节大逃亡”,多元之相,即是世态。

巧合的是,今年过年,沸腾君的两位同事,两人就为过年回不回家的问题吵起来了,为此还大摆龙门阵,各自列出了不回家或回家过年的N大理由~

不回家的N个理由

一、花费高

过年回家,来回路费要花钱,置办年货要花钱,给小孩子包红包要花钱……处处要花钱。

走亲戚,可不能“甩着十个胡萝卜去”,随便买点水果、买点牛奶,一两百就花出去了。

 

 

家里亲戚多的,兜里不揣上几千块钱,更不敢回家过年。与其回家撑面子,不如在城里安安静静过个年。

二、没话说

过年回家,与生活在乡村、没出过远门的爹妈没话说;

与热衷在牌桌上、酒桌上,赌钱、吹牛的老表没话说;

与在小城镇里做了公务员,每天讲办公室八卦的同学没话说;

与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更没话说。

 

 

……

三、逼婚

大城市是最好的避孕药。

以前,30岁不结婚就是“困难户”;现在,35岁、40岁不结婚的也不在少数。

传统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管你平时在单位做得多么风生水起,不管单身贵族的日子过得多么逍遥自在。到了年关,没辙,就得回家乖乖被逼婚。

 

 

有鉴于此,一众大龄青年们,愣是将过年,变成了过关。

逼得紧,怎么办?逃吧——

躲在大城市里安心看剧;买张机票游历大好河山;心情不爽了,远走高飞到国外。

 

 

四、攀比

“过年怎么回来的?”“开车”“什么车”“北京现代……”“喔,我们儿子开的是奥迪”“……”

 

 

除了比汽车,也得比房子。

“买房了吗”“买了”“多大的”“80㎡”“我家儿子100㎡的”

要是没买,呵呵。

 

 

比完房子,比二胎。

有没有生?是不是老大是男孩,老二是女孩?

如果两个孩子都是男孩?

不好!

将来得多准备房子。

如果两个孩子都是女孩?

不好!

这属于家门不幸。

 

 

如果是先生了女孩再生了男孩?

也不好!

顺序错了。

无限的攀比,只能上演“春节大逃亡”了。

五、混得不好

传统社会,讲究锦衣不夜行。特别是过年这样的大事,只要在外面混得好,大都会欢天喜地、挈妇将雏回家过年。

 

 

混得不好呢?同学聚会抬不起头,亲戚朋友面前没面子,连相个亲也没底气。

 

 

民间流传“腊月忙,忙腊月,进了腊月就是年”的俗语,整个正月也大都在走亲戚中度过,混得不好,怎么走?

 

 

混得不好的人,其实也会自觉躲避乡党,缩在家里,能不见则不见。如此一来,还不如呆在城市,什么也不用想。

结案陈词——

现代社会,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一些人不再留恋繁文缛节的过年仪式。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离土离乡、进入城市,传统宗法社会的价值观与风俗,也在一步步弱化。

家里有的,城市里也有,再不济可以去郊区;跟父母不能团圆?我可以把他们接到我这里来;吃不到家乡饭?别傻了,淘宝上一搜一堆;见不到老朋友?人生漫长,总有机会。

不愿回家过年,说白了,是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而熟人社会的坍塌,也加剧了离心力。而这不过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现象,而且这种观念将不断强化。(文/小二)

不回家的理由,很多很多,但回家的理由,也千种万种——

 

 

回家的N个理由

一、“吃”

早上赶着上班,来不及吃早餐;到中午了稿子还没写完,只能点个汉堡边吃边写;晚上要减肥,照旧苹果加酸奶——在外工作,连一日三餐都成了奢侈品。

 

 

唯有回家,吃饭才变成一件无比重要的活动。鲜香麻辣的香肠、金黄诱人的年糕、热气腾腾的饺子,每一年春节,都是一部“舌尖上的我家”。

 

 

整体原则是,人可以休息,嘴不能停。三餐之外,花生瓜子开心果,橘子草莓猕猴桃、雅客德芙大白兔——很多东西,过年回家才能吃出味道。

 

 

终于迎来这一周,可以肆无忌惮地长肉。

二、成了“有钱人”

“上个月房租扣3000,聚餐5次AA了800,在同事推荐下入手一套化妆品1200,拔草了一个包包1000……”

——在外工作,工资卡就像老公,养着一张叫“信用卡”的老婆,老公倾其所有,老婆却永不知足。钱,真的太不禁花。

 

 

领了年终奖回到家,钱才真正成了钱,我惊讶地发现钱的购买力竟然这么强。以往只舍得论个买的水果,可以整箱搬回家;逛个集市,可以随心所欲地试穿而不是先看价签;下馆子,可以点爱吃的而不是实惠的。

 

 

有一种“有钱”,叫做“城里挣钱回家花”。

三、伙伴聚起来

“出来聚一下吧,我订了位置,等一下开车顺道去你家去接你,吃完饭再给你送回来。”回家过年,与儿时的伙伴、曾经的同窗相聚变得简单。

 

 

相聚简单,聊天也简单,不用担心自己的普通话被人笑话和模仿,话题也不用再围着学区房、摇车号、比收入打转。儿时的感情,就是“感情”而已。

 

 

当然,过年聚会还可能会遇到前男友、前女友,那种既向往又忐忑的心情,也许你已经许久没有感受过了。虽然两人都默契地绝口不提当年的“山楂树之恋”,但过往的点滴感动仍会在内心最深处,掀起一阵波澜。

这一滩波澜提醒你,原来还没有丧失“心动”的能力。

四、回归乡土气

“今天要穿什么?配哪个包包?要用哪个色号的口红?今天遇到boss该摆出怎样的微笑?周末参加年会需要买个啥样的战袍?”——在城市,我们拼命抹掉自己身上的土气,就像不知“乡土中国”为何物。

 

 

可一旦回到家,那个在公司、在餐厅、在商场、在火车站时刻凹造型的“城里人”立即被关在了门外,甩掉高跟鞋,脱下紧身裤,穿上秋裤、棉袄,卸了妆,一切都以舒适和保暖为标准。

 

 

只有家,能够由衷欣赏你的素颜。

五、全身心放松

有多少人在外工作时,把自己武装得像个战士。生病了自己去医院,等检查结果的那些天简直求生不得求死无门;被上司骂的时候故作淡定、一笑了之,回到出租屋默默哭半宿;明明一个月里几乎天天加班,甚至周末无休,却告诉爸妈:“这个月我的工资又涨了”。

 

 

过年回家,意味着与辛苦工作、孤独生活暂时“熔断”,战斗中止,卸下盔甲。关掉闹钟和记事本,忽略钉钉和工作群,心无旁骛地休息。

 

 

一言蔽之:“葛优瘫”“大字躺”“玩到睡”“睡到醒”。

结案陈词——

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让我们变得独立、自我,我们正在和传统产生更多的龃龉,我们和故乡渐行渐远,我们与父母也鲜有共同话题。

但终究这一切都阻挡不住回家的脚步。因为家里有一整个腊月都在为你准备美食的妈妈,有为了给你买房还在“拼老命”的爸爸;有永远都觉得你太瘦,自己却越来越瘦的奶奶,有藏着小学日记本的书桌,有充满阳光味道的被子,有熟悉的街道,有发小、有记忆中的一切……(文/思凝)

 

 

对想回家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对家的向往;对不想回家的人来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境遇不同,家庭不同,对过年的理解不同,自然也就言人人殊,选择各异。

但每一种选择都值得尊重。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过年亦是。

那么,看了过年回家/不回家的N个理由,你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