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雾霾”中展望经济走势

发布者:炸酱面 | 2014-12-06 08:07:10 | 来源:BBC

【星网专讯】

上海外滩

中国正经历着一个经济放缓的转型“阵痛期”。

北京APEC峰会不久,雾霾重新笼罩京城。在世界经济复苏不振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走向也成了“雾里看花”。

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发动机中国今年开始放慢了经济发展速度,于此同时,国际油价连续下滑,大宗商品交易下跌,使得国外一些经济观察家对中国也做出种种悲观预测。

不久前,有著名国际投行发布报告说,未来几个月里中国经济硬着陆和欧元区危机重新爆发的危险不可忽略。至于中国价格歧高的房地产泡沫,更有一些专业的人士预计它终将破裂,并就像80年代的日本经济一样迫使中国经济硬着陆,这种观点在专业的经济报刊杂志专家评论栏中都可见到,在经济放缓时更显眼。

不过中国的领导人则对中国2015年的经济做出信心满满的预测,提出了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对外,亚投行建立不久又推出丝路基金,完全是“不差钱”的态度。

中国各经济阶层并不掩饰要保持“新常态”面临的种种困境: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换档期”和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主要问题包括影子银行和产能过剩等。在基层,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工厂亏损生产、银行利润收缩、金融员工减薪、“钱荒”危机若隐若现,地方政府债务重重,各行业的个案和例子不时见诸媒体。

中国也有很多经济学家警告经济下行存在引发地方财政破产、导致“系统性”危机爆发的风险。

“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措施却有时会突然让众多市场专家大跌眼镜:不久前中国央行意外宣布不对称降息。

这次降息引来纷纷解读:有人认为此举刺激的中国股市出现多年罕见的大幅度上扬,搞活了资金市场,并且拯救了在重重困境中的房地产、银行、企业;有人认为这是 “放水救市”:政府在国内经济形势压力下放弃既定收紧财政金融方针,重书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大笔一挥放出四万亿的老故事。

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经济系教授刘芍佳在接受BBC中文网的采访认为,从央行这次降息可以看出,这只是一次微调的手段。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经济要比08年时候状况好得多,但在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需要解决的结构性问题调整将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一蹴而就。

经济运行调整

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口短时间大幅下滑,出现大量失业人群。彼时政府做出“四万亿”行政性救市方针,如同给一个病人注射了强心针,不仅拯救了中国经济,按照一些西方经济学者的评论,也拯救了西方经济和世界经济。

但在官僚行政干预和垄断的市场中,中国政府的四万亿信贷“刺激”并未得到合理的市场资源配置,进入合理均衡的分配渠道的良性经济循环渠道,其中很多涌入国有银行、房地产、股市、制造业等,造就了今日中国经济的种种困境。目前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又在期待是否应该再“刺激”一把。

但四万亿“刺激”带来了明显副作用:产能严重过剩、整体负债率大幅度攀升、房地产市场一片泡沫、影子银行与社会集资盛行等丛生乱象。这些也成为上述悲观的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房地产市场崩盘的依据。

刘芍佳指出,但从就业状况和总体的宏观情况看,目前的经济运行仍然是稳定的,加上中国人口、城镇化进程等造就的刚性需求,因此目前看,中国经济硬着陆或者房地产市场崩盘的看法并不具说服力,未免有些不切实际。

国际投行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近日也发表报告,认为中国金融系统风险虽然较高,但不可能在未来两年演变成全面的危机。

市场化

李克强的经济团队上台以来一直强调经济市场化的改革努力,减少行政干预。政府又为此实施一系列金融财政举措,试图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中国的市场环境及银行和企业体系,包括近期出台地方债务中央不救、试图推行价格改革、存款保险制、股票发行注册制,等等。

刘芍佳认为,中国政府包括降息等微调措施都需要时间来验证其效果,仍有诸多财政金融手段来继续调控,如果一些措施失灵,极端的话甚至还可以再回到倚重投资拉动的老路,防止经济大幅下滑。

他认为,目前的就业数字稳定还说明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但有关数据到达统计层面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反映出来。比如说,因为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物流行业需求大增,快递员的需求也猛增。

所以,在目前的产业调整和市场化进程中,有衰退的领域,同时也有增长点。

新经济环境

中国民生证券研究院的经济学家管清友、李奇霖认为,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最大风险点。重工业产能过剩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产生过剩不断压缩企业利润,积聚金融风险,而产生过剩行业占据大量土地、人力和信贷资源,限制了其它新经济行业发展空间。

刘芍佳认为,解决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目前也处于一种新旧交替、非常混杂的状态之中。人们希望早些走出这种状态,迎来明朗的未来。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所需时间取决于政府的调控、经济基本面的改观等各种因素,包括国际因素。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很多经济学者指出,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和加息的预期增加,给新兴市场经济也增添了更多的金融压力和经济风险。

但刘芍佳认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对中国可能也有积极的意义:从人民币贬值预期和中国出口来说,可能都有帮助。油价下滑则有利于企业转型。

摩根大通也认为,国际油价下滑对中国经济是利好因素: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外生性的、供给驱动的国际油价下跌所引发的生产商价格指数(PPI)通缩将提高企业利润和家庭收入,支撑经济增长。

经济要增长,企业就必须生产。在限产限行等行政措施造就的APEC峰会的蓝天下,中美两国首次就减排问题达成一致。在美国减排承诺的同时,中国做出承诺:中国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

由此可见,和中国能完全彻底实现环保的产业转型一样,治理雾霾也恐怕将会是个相当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