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经济8问:房价会否暴涨 牛市是否可期

编辑发布:jack | 2017-01-17 06:17:18

【星网专讯】 

“70万亿级吨位”的中国经济巨舰已驶入2017年。回望“黑天鹅”漫天飞舞的2016年,2017年既充满期待,又满是疑问。被定调为实施“十三五”规划重要一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的2017年将发生什么:“L”型走势的中国经济能否保持6.5%左右的增长?人民币汇率会否“破7”?房价走势如何?股市会否迎来牛市?中国经济网记者岁末年初采访了多位专家,梳理出2017年中国经济8问,试图找出一些答案。

一问:GDP增速能否守住6.5%左右?

2016年,中国经济走出一个大大的“L”型走势。今年1月10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预计2016年全年中国GDP增速可以在6.7%左右。意味着,在2016年前三个季度GDP分别实现6.7%的增长之后,四季度迎来6.7%的增速也成为大概率事件。然而,中国经济的“L”型调整还需要多久?2017年经济增速会否再下台阶?6.5%左右的增速能否守住?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不确定性”成为近几年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关键词。然而即便环境越来越复杂,不利因素和积极因素交织,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质量依然很“亮眼”。多数专家看好2017年中国经济,认为继续保持6.5%左右的增长还是充满希望的。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预测,2017年中国GDP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滑,但是趋稳的,在6%-6.5%之间,没有“硬着陆”的危险。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不确定性形成的不同类型合力组合将会带来经济增长的波动。如果外需环境恶化,汇率贬值幅度加大,房地产销售和开发投资增速显著下降,民间投资继续下行,增速可能滑入6.5%以下;如果外需环境改善,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民间投资回升,经济增速将高于6.5%。不过中国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依然很大,重要的是增长质量的提升。在“十三五”期间保证年均经济增长6.5%的基础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经济梯度转移,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增强发掘新人口红利的能力,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重点。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6.5%左右的增长还是很有希望的。2017年中国经济有七个方面的动力:第一,消费结构升级,尤其是服务型消费的增长;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三,库存见底产生的积极性影响还会延续;第四,降成本力度一定会加大,因为降成本是势在必行的;第五个,PPI的回升对于经济还会产生促进作用;第六,财政货币政策依然会保持积极的力度;第七,经济系统的发展进入了实质性的投入阶段,但是不大可能出现像PMI这样大幅度的回升。

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不会低于6.5%,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翻番,低于6.5%目标会实现不了,而一旦低于这个数字,中央将采取必要措施。

二问:通胀会否再来?

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2015年扩大0.6个百分点。虽然2016年完成了全年物价调控目标,但对于2017年通胀会否再来,还是引发了市场担忧。多家机构及专家预测,CPI同比涨幅将处于3%以内,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状态,不会出现暴涨。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中国物价走势》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CPI全年大约上涨为2.3%,PPI和PPIRM全年分别上涨2.4%,CPI走势上半年平稳,下半年涨幅有所上升。

分析称,预计2017年中国消费需求平稳上涨、货币环境持续宽松、房地产价格温和上涨。这些因素对2017年物价水平将起到拉升的作用。与此同时,价格机制改革的推进,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回升也将推动2017物价水平上涨。但当前持续过剩产能、较低的生产价格预期和中间交易约束限制等将抑制物价上涨程度。此外,国际多边投资和贸易协定、世界经济走势、国际事务及自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了2017年物价走势的变数。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测,2017年CPI平均同比涨幅上升至2.5%左右,全年走势受蔬菜、鲜果等价格的季节性走势影响而有所波动。年中受到夏季天气影响推升蔬菜价格,叠加猪肉价格上升和翘尾因素上升的作用,CPI涨幅可能迎来年内高点,个别月份涨幅或突破3%。

潘建成预计,2017年CPI可望继续延续2%左右的温和上涨态势,不会出现暴涨。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研究过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通胀,发现仅在经济出现较大的上升、GDP超过10%的情况下才会有通胀;GDP不超过10%时,基本上没有特别高的通胀。李迅雷估计今年的CPI按照月度来看,最多上升到2.7-2.8%,全年评估来看,估计还是在2.5%以下,还是一个偏温和的通胀。

三问:人民币汇率会否“破7”?

人民币汇率在2016年走过跌宕起伏的一年。2016年12月31日,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12月30日报6.9370。2016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挫4434个基点,人民币中间价贬值近6.83%。

2016年末,一场人民币汇率“破7”的乌龙,再次将人们的敏感神经拉紧。随着2017年的开启,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会否“破7”的猜想有增无减。专家认为,人民币汇率“破7”有可能,但不会出现大幅度贬值,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有望继续保持平稳。

连平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人民币汇率贬中趋稳,波动幅度扩大。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地缘政治风险增大,黑天鹅事件频发,人民币贬值的外部压力依然较大。中国经济增长可能继续放缓,市场主体全球资产配置需求、避险需求和套利需求依然较强,中美利差仍将处在低位,人民币仍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但特朗普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力度可能不及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对美元指数的推动作用趋于减弱。监管层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仍将持续发挥作用,人民币贬值幅度基本可控。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从各国经济基本面来看,相较于其他货币对美元的跌幅,人民币的下跌或将相对温和,人民币汇率指数有望基本稳定。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近7%,但尽管如此,预计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一篮子货币仍存在小幅高估。虽然人民币汇率已经比一年前更接近其“均衡价值”,但在美国加息、美元走强、资本持续外流的背景下,市场情绪可以轻易推动人民币汇率偏离基本面。鉴于大幅贬值的收益有限、而风险很高,认为今年政府会重点稳定市场预期,而不是推动人民币对CFETS货币篮子贬值。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分析称,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元指数一路走强。因此,判断美元指数的走势,对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非常重要。2017年的美元指数很难复制2016年下半年的强势上升态势,而是可能在100左右上下波动。

在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丁爽看来,中国央行不会刻意“保7”,汇率政策方面会进一步减少美元所带来的牵制,但预计2017年人民币仍然会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

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人民币汇率“破7”的概率很难忽视,但“破7”与否并不影响人民币汇率整体运行大势稳定。综合相关基本面因素以及央行的应对来看,人民币汇率在2017年年初较长一段时间内,预计仍将大体保持平稳。

四问:房价会不会再度暴涨?

2016年中国楼市经历了由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到转危为安的过程。2015年年中以来,在相对宽松的政策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上升的周期,尤其是2016年初之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井喷式由一线向周边及二线城市波浪式扩散回暖,虽在4月份之后呈现回落调整的迹象,但是自7月尤其是8月以来形势迅猛逆转,房地产市场过热面临着区域进一步扩散和热点地区疯狂和失控的风险。随着一线城市从严调控的推进,以及9、10月份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调控的集中收紧,楼市初现降温迹象。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引发人们对2017年楼市的新期待。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预计2017年楼市将延续短期调整,总体将平稳回落。总体上本轮楼市调整将持续到明年下半年,且呈现空间差异化趋势。

连平表示,预计2017年房价依然会保持增长,全国房价涨幅趋缓是主要特征,房价暴跌的可能不大。城市房价分化是现阶段我国楼市发展的一大基本特征,这种高度分化的格局还将持续存在。分开看,被限购的核心城市将有一段时间处于量缩价稳的状态,但蛰伏调整后房价仍有上涨空间;历史增长稳健、前期涨幅相对温和的城市及核心城市周边区域将承接需求外溢,有量价上涨的潜力;产业基本薄弱、由资金炒作导致房价冲高的城市可能出现降价;经济欠发达、不靠近核心城市圈亦无旅游养老等特色的三四线城市将面临缓慢的去库存过程。

李迅雷表示,从长期来看,对房价并不乐观。原因在于:第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回落,估计2017年为负增长。去年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的火爆是因为居民购房加杠杆,而由于基数过高,估计今年会负增长;第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价提出严厉的批评,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今年房价会较为平稳或者略有下跌,因为各地都把控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至少在“十九大”之前会严格控制房价上涨。

尽管多数专家预测2017年中国楼市将涨幅趋缓或平稳回落,但仍具有不确定性。倪鹏飞建议,为避免楼市调整过犹不及为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带来压力,需要完善短期政策引导楼市软着陆。紧持“虚实结合,主动周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边调边看,逐步完善”、“分城施策,协同作战”等调控施策原则。

五问:鸡年能否迎来牛市?

2015年,中国股市从疯狂的牛市转入漫漫熊途。2016年,持续两年多的“股债双牛”局面也终结。展望2017年,一个更加健康的股市引发一亿股民的期待。

对于今年股市的走势,多机构预测,2017年上证综指可能会迎来“金鸡”行情,创下七年来的第二大涨幅。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不确定性很大。

在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看来,股票市场正在从一个漫长的熊市转为牛市,这一转折深刻的背景是,房地产市场将近5年的库存去化过程正在结束,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为正常,外加企业微观层面上已显著去杠杆,市场有望迎来更健康的基本面。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预计,2017年结构性机会将优于2016年,A股全年有望实现个位数收益。

瑞银技术分析师Michael Riesner和Marc Muller发表研究报告认为,全球股市正处在日渐衰落的牛市行情之中,势必会持续到2017年夏季,最好的情况下会持续到2018年上半年,而波动性势将上升。

不过也有专家并不看好2017年的股市行情。李迅雷表示,对于股市的判断,首先还是要看基本面,基本面就是经济长期的走势,从这个基本面来看,今年股市应该没有什么大行情,因为经济总体还是在往下走的。第二是看政治政策。此外,还看人性,投资者的情绪。

沈建光也认为,2017年股市很难迎来牛年。

至于2017年的点位,各大机构也给出了自己的预测。摩根士丹利看多沪指至4400点,意味着市场将有高达40%的上涨空间。该行在报告中指出:“与上次牛市相比,这次的牛市会更持久、更温和。”高盛预计,2017年底,沪深300指数将升至4000点,恒指升至24500点。

六问:税改会不会有大动作?

2016年末,一则“曹德旺别跑”事件引发一场关于税负高低的激战。但对于百姓而言,关系最为密集、最为关注的还是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提到要综合运用“财税”“立法”等手段,来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长效机制。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税将加快推进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房地产税出台需要立法,立法进展取决于全国人大。

2017年,中国税改将进入攻坚阶段。分析认为,以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为主要改革对象的税制结构将迎来最后的破题之战。

2016年12月29日,新任财政部部长肖捷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研究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研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今年政府减税“可有作为的空间主要存在于增值税税率的减并和适度调低上,今年或看到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将出现重大改革”。

“目前看短期之内房产税出台困难。但2017年决策层平稳房地产市场的决心很大,如果既定目标仍然完不成,那么很可能会推出房地产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张杰表示。

七问:金融市场会否再现“黑天鹅”?

英国脱欧、美国大选……2016年,国际政治频频上演“黑天鹅”事件,为全球经济形势增加了复杂性。在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同样不容小觑。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2016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飞出来的“黑天鹅”至少有“四只”:一是年初股市因持续暴跌而熔断;二是A股市场在投资专家一片“看好声”中,被相关方面再次拒绝进入MSCI的全球资本市场大家庭;三是全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愈演愈烈,四季度之后甚至出现单边急贬;四是在央行紧货币、去杠杆的背景下,少数券商机构债券代持风险事件的超预期冲击,直接引发短暂的市场信用危机和流动性危机,并引发债市在12月上半月出现单边暴跌。

2017年,金融市场会否再现“黑天鹅群舞”?

连平分析称,即将到来的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国际层面包括:特朗普新政对中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预计会就汇率和贸易问题向中国施压;在美联储继续加息背景下,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可能继续相互推动,引发潜在风险。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沈建光认为,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可能还会出现。沈建光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比如美元会不会暴跌,或者是特朗普政策会不会导致美国经济反弹,这些都很难说,所以今年资本市场可能会有很多黑天鹅。”

巴克莱集团分析师柯恩则认为,2017年的“黑天鹅”可能还不止这些。柯恩在一篇特别报告中列出2017年可能飞出的黑天鹅多达11只。这些黑天鹅可分为两类,将分别影响商品供给和需求,从而导致利好和利空。

八问:大宗商品会否上涨?

在过去一年,大宗商品市场平稳收官。对于2017年的大宗商品市场,分析师们普遍看好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各大期货公司研究部门的年度预测报告指出,2017年的大宗商品市场会随着经济回暖而继续走好,但涨幅将不会出现去年那样的大幅度上涨,市场价格将更趋于稳定,震荡时间会更长,单边市的情况有望得到改变。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发布预测报告称,受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美国加大基础建设支出及其预期、美元小幅升值等影响,2017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震荡反弹。报告预测, 2017年路透/杰佛瑞商品研究局商品期货价格指数(RJ/CRB指数)均值将在200点左右,同比上涨约11%。

代表性大宗商品方面,2017年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WTI)均价预计在53美元/桶左右,同比上涨约23%;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铜期货价格预计在5400美元/吨左右,同比上涨约11%;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玉米和小麦等农产品价格则将较2016年略有小幅回升。

花旗集团分析师Ed Morse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变得更健康,大宗商品供应增长放缓,大宗商品的投资者回报率2017年和2018年势将走高。Morse在研报中写道,“由于石油、天然气、多数金属以及某些农业大宗商品的供应增长放缓,基本面状况很有利。同时,因中国原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继续扩大,大宗商品实物贸易很可能在2017年得以持续,特别是在石油市场。”(中国经济网 马常艳)

2017年才是房地产繁荣周期的顶点!

“目前的房价已经进入一个“闷骚”的状态,就是这个市场没有流动性了,它的浇头迅速清淡下来,这种流动性的耗损或者流动性的丧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传染到资产的重估,资产未来的重估一定会考虑流动性的丧失和流动性耗损的状态。”

本期《首席对策》高端专访的嘉宾是:刘煜辉。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涛基金首席顾问,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常务理事,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年金理事会理事,鑫合银行家俱乐部首席专家,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独立董事,《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财经》、《财新传媒》特约撰稿人。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刘煜辉曾任华泰证券、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从2010到2016年,大致三年一个轮回,经济下行——货币放水——刺激房地产、房价暴涨——货币脱实向虚,金融市场过度繁荣——房地产投资触底回升——宏观调控收紧——钱荒、股市 债市 汇市三杀。2016年末到2017年初的汇率贬值、资本流出、房价暴涨后调控、钱荒、债灾等引人深思,是否是货币放水及随后政策收紧所引发的冲击?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次数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去杠杆、房地产限购限贷,中国经济在2016年底-2017年上半年正步入流动性回收周期和严控房地产时代,那么房地产的拐点何时出现?滞涨的状态会否持续?金融挤泡沫的过程中,短期系统性风险可能的局部释放,并冲击整个金融系统?

一、房价进入“闷骚”的状态

本期首席 刘煜辉 在《首席对策》中表示:2017年可能真正能够成为中国这一轮房地产的繁荣周期的一个顶点,一个拐点。

这一次和历次房地产调控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它的有效前提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流动性的缺失,现在的价格,基本是靠只涨不跌的信仰在维持。但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金融信用部门,一定会重估处在流动性耗散的资产价格。可能一年或一年半,越来越多的人会撤离,最终会影响到楼市价格。预计,如果快的话,到2017年的二季度,房地产的开工面积可能就会跌到负值的区间。到三季度,有可能会跌到接近20%,整个房地产部门应该迅速在冷却。

“当前房价进入了“闷骚”的状态。”对于目前房价的状态,刘煜辉先生用这样一个中国比较红的词来幽默地形容:简言之,就是这个市场没有流动性了,它的浇头迅速清淡下来,这种流动性的耗损或者流动性的丧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传染到资产的重估,资产未来的重估一定会考虑流动性的丧失和流动性耗损的状态。

二、2017年的三个关注点:滞涨,汇率贬值和金融挤泡沫

此外,刘煜辉先生在《首席对策》专访中还强调:对中国而言,今年宏观层面上最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一个就是滞胀是否会继续,第二个是消弭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是绕不过去的坎;第三个是在金融挤泡沫的过程中,短期系统性风险可能的局部释放,并冲击整个金融系统。

三、挤泡沫过程 钢丝上的舞蹈 建议配置流动性资产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资产配置,经济学家刘煜辉更看好的还是流动性资产,建议把流动性放到资产配置更系统、重要的地位。权益还是排在第一位的,非常憧憬资本市场的历史机会之窗,接下来是商品,再排在后面就是债券,债券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金融内部杠杆解构的过程,可能它的机会更多的是跌出来的。

四、特朗普证伪

特朗普上台后减税,吸引制造业回流,反移民等,当作者问到2017年可能上升的外围风险,刘先生的判断和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同:今天金融市场所反映的这些预期,跟特朗普上来以后所带来的实际经济运行之间,在今年可能会形成比较大的反差。特朗普经济的落地,倒不是对中国最大的压力,有很大概率,他有可能被证伪。比较担心对中国不太利的就是油和农产品。因为油真正拉上去以后,输入型通胀进来以后,过剩的资本再炒作一下农产品,比方说大豆,大豆上去以后,豆粕价格就上去了,而豆粕对应的是中国的猪饲料,再和中国的猪周期某种程度上形成共振的话,形成所谓的通胀的预期,或者通胀的压力,输入型的,中国就比较难办。

专访:

一财 李策:前段时间,中央为房市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指出,要“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投机性购买是房地产泡沫的根源,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同时需求一定受到打压。房地产市场似乎成为稳增长和防风险政策权衡的中心。您如何预测2017年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政策的走向?

首席 刘煜辉:我个人的判断,2017年真正能够成为中国 这一轮房地产的繁荣周期的一个顶点,一个拐点,我们在2013年、2014年交界的时候,我们曾经也做过这样的判断,但是很遗憾,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楼市这一波的上涨,非常的波澜壮阔,你看一线的房子,现在一线房子的升幅,去年一年的升幅,现在涨到这个价格水平,应该比2013、2014年那个顶点要高出50%。二线城市目前的房价水平大概比2013、2014年的低点可能要高20%-30%。三四线房子的房价基本上已经和2013、2014年创出的高点基本上持平,慢慢它有一个恢复的过程,持平的状态。为什么2013、2014年那一波房子最后没有形成真正的拐点呢?我的感觉就是中国经济,你去感知的话,中国经济可能在那个时点还没有被顶到边界上面,简单讲,那时候还没真正碰到,就是房子的问题还没真正涉及到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我觉得这一次的房地产调控,和以往过去十几年历次房地产调控,最大的一个有效前提不一样,就是它直接涉及到汇率的问题。

一财 李策:也就是说稳汇率的根本是稳房价,我们中国经济前30年的增长是靠房地产、基建等粗放型的投资,今年财政一直在发力,目前货币政策放水的边际效应已经递减了,明年要以防风险为主,那么房地产市场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首席 刘煜辉:我们看到这一次房子的调控决策,它的决策大概就是国庆节前后的二十多天,过去看到所有的能够用来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全部下去,一竿子通到底,等于是把房子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彻底给你打掉。你可以看到,房子变成一个交易,摩擦力非常大的一个市场,简单讲就是不让你买了,抑制整个货币信用向房地产领域进行移动。整个房地产部门的资产创造迅速地冷却、降温,所以你们看到销量跌的非常快,而且这个趋势传递下去的话,我的预计,如果快的话到今年的二季度,2017年的二季度,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的开工面积可能就会跌到负值的区间。到三季度,有可能会跌到接近20%。整个房地产部门应该迅速在冷却。你要判断房价的趋势,我们用一个中国比较红的词叫做“闷骚”的状态。

一财 李策:“闷骚”用在房地产上面,具体怎么理解?

首席 刘煜辉:就是这个市场没有流动性了,它的浇头迅速清淡下来,没有流动性了,我觉得这种流动性的耗损或者流动性的丧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传染到资产的重估,资产未来的重估一定会考虑流动性的丧失和流动性耗损的状态。整个金融部门,因为房子是整个金融部门重要的抵押品,信用的抵押品,金融部门未来在做信用投放的时候,房子一定考虑到它流动性丧失和时间耗失的状态,会进行重估的。现在的房子,你看到这个价格,特别一线房子的价格还非常的坚挺,这个坚挺更多的是靠什么?靠一个长程记忆在维持,所谓长程记忆就是过去十多年房子只涨不跌的一个信仰,毕竟这个惯性非常强,在人脑海里面留下的记忆可能持续长一点时间,也可以理解。但是这样一个过程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我的判断大概一年时间,我觉得一年时间以后一定会有记忆丧失的人从房价里面不断地往外跳,跳出来,价格上面一定会有反应的。

一财 李策:我们现在的政策是在控制一线城市人群的需求,刚需人群依然在,而且很多人会投机,比如假离婚,因为他们认为一线房价在10年之内,甚至还有翻倍的可能,我们现在还是在一个城镇化的进程当中,一些经济学家用模型推到仍然上涨空间很好,您说刚才讲的“一年的时间房价会有反应”推导逻辑介绍一下?

首席 刘煜辉:我觉得你刚才讲的,我们房地产喜欢讲存货,讲需求,讲这些东西,我觉得这样一个东西忽略了一个有效的前提,就是货币的恐慌,在一个大家对货币的定价已经失去信心,一个恐慌的状态下面,实际上当期的供求都是扭曲的,它直接改变了人在做跨期抉择的过程中间,他可能出现了一个偏离,也就是说我可能未来的改善型的需求,可能对于我来讲,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可能我是一个三年的计划或者一个五年的计划,因为由于这种货币的恐慌,造成需求的扭曲以后,我可能把未来五年的变化,五年之后要做的决定,我可能提前在当下进行。所以很多的需求是因为货币的恐慌集中在一个当期内而提前释放出来,这种提前释放的效果当然和现有的房地产的库存量形成一个短期的供求的反差。但是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健康的,它不利于一个经济长期的稳定。

闷骚的状态简单讲就是你要定性未来房价的形态,更大概率的就是阴跌的状态,长时间慢慢往下跌的状态,出现资产暴跌的概率也不是特别大,因为目前你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来看,因为我们的房子现在不是集中在房地产开发商手里面,不是存货,不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存货,压着楼盘卖不出去的。所以这种集中的抛售,包括企业部门因为资产负债表的坏死,造成资产抛售的过程,发生的概率并不高。因为我们的房子经过2015年到2016年,最后的房地产泡沫以后,实际上已经转给了居民部门,居民部门是所谓部门中间预算最应约束的一个部门。所以简单讲,最后房子都砸在他们手里面,对于他们来讲可能面临的就是一个长时间的比较痛苦的资产缩水的过程。资产缩水的过程对应的就是过去大量多余的货币信用创造出来以后的一个消失的过程,或者消灭的过程,这个消灭的过程可能对应的就是居民部门财富的缩水。

一财 李策:您认为如果不征收房产税的话,控制房地产的流动性,就可以把房地产市场冷却下来?

首席 刘煜辉:不一定是控制流动性,控制流动性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要改变房子的属性,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句,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实际上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就是要改变过去房子这个资产本身的属性,要把它的金融属性降下来,怎么降下来呢?未来可能很大程度要借助公共政策的选择,包括你刚才讲的房地产税,都是公共政策选择的一个部分。简单讲,我们通过公共政策的选择,一系列措施下去,使得资产的金融属性出现下降,它的可交易性大幅减弱,它的交易变得充满了巨大的摩擦力。这种变化,这种属性的改变,它实际上直接会引至房地产资产重估的过程,有分子和分母,就是这样一些公共政策改变的是改变什么呢?改变分母,使得它的分母的贴现率变得越来越大。当然达到这个效果的时候,房价的估值,自然重估就会往下走,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看到西方,包括德国、欧洲,这些国家,房地产对于资产价格的控制,某种程度上都是这样一个结果,处理办法。

一财 李策:债、房、汇三杀的背景下,有观点认为明年的行情可能会在股票,您如何看待?从中央会议精神似乎将防风险摆在了稳增长之前。股票暴涨暴跌难以再出现,债市拐点似乎已经出现,而人民币汇率走势难料。您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应如何做大类资产配置?

首席 刘煜辉:对于2017年来讲,我觉得更看好的还是流动性资产,要把流动性放到资产配置更系统、重要的地位,我们总结一下2017年,从金融投资的角度,我们面临三个不确定,第一个,滞胀的不确定,这是一个很大的隐忧,虽然内部胀的因素,我们可以谨慎乐观,但是外部的因素,我们不可控,所以第一个是滞胀的隐忧。第二个就是汇率的贬值,要消弥人民币汇率贬值,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对于中国来讲,它没有其它的选择,只有一条路,就是约束国内的金融信用创造的繁荣,开始全面清理过度的金融自由化。所以这就带来第三个层面的不确定,第三个层面的不确定就是在清理金融泡沫、资产泡沫的过程中间,会不会造成某一个时间段,一个系统性风险的集中释放的过程,阶段性释放的过程,我们看到人民银行研究局的局长徐忠,我觉得最近的一个讲话,讲的非常到位,他说任何的金融安全都不是保出来的,四面堵漏洞,不让金融风险释放,实际上毒素都瘀积在整个经济和金融系统自身,可能会给未来造成更加巨大的麻烦。总有一天,纸包不住火,到那个时间点,一旦它迸发出来,那就可能是一个灾难,还不如把问题想长远一点,可能在某一个阶段,我们如果有序地释放一部分系统性的风险,这个可能倒是一个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向。

一财 李策:在防风险、流动性趋紧的大背景下,债券市场大牛市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您怎么看待明年的债券市场走势?

首席 刘煜辉:权益还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一直非常憧憬资本市场的历史机会之窗,接下来是商品,再排在后面就是债券,债券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金融内部杠杆解构的过程,可能它的机会更多的是跌出来的。实际的经济运行,如果胀的因素跑到前面去了,我们市场有可能会做实你刚才比较担心的滞胀的预期,因为在那个预期下面,所有的资产,简单讲,所有的资产都是要跌的,就是你刚才讲的股债汇三杀,某种程度实际上大家担心那个预期能够做实的一个反应。这个胀的因素来自于什么呢?接下来逻辑往下寻的话,胀的因素在今年有可能来自于什么?我觉得胀的因素来自于中国经济体内生,就是内部运行造成胀的因素并不是我们最担心的,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内部通货膨胀的机制,从2009年开始基本上就是房子的通胀,是因为房地产的膨胀,资产泡沫的膨胀,金融的膨胀挤出了整个产业部门的ROE,造成你的供给侧下坠,和房子顶出的一个总需求之间,拉出一个正向产出缺口,这是理论上的概念。这个对应的就是理论上的通货膨胀,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通胀的机制是一个挤出的效果,所以如果我们政策的导向从去年的7月26号确立了是抑制资产泡沫,我们要快速冷却整个房地产部门资产创造的速度,我觉得中国内部的通胀要趋势形成趋势的话,实际上这个概率还是非常小的,就是它成不了趋势,即便可能通胀的水平,我们可能今年比去年略有提高,可能提到2.5左右,但是它要形成一个强趋势不太可能。但是中国不可控的,在今年这个当下比较担心的就是输入型的所谓的通胀,就是中国对外依存度比较大的两个商品,一个是能源,一个是农产品,这两个商品,中国的对外依存度都比较高,能源可能50%以上,60%,农产品某些品种,比方说大豆、玉米都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这两个因素如果发生一个输入型的话,对于市场来讲会变得很不利,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讲,拉高油价的可能性,因为拉高油价的场景,某种程度和川普未来美国全球战略新布局的调整,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因为油价起来了以后,假如从50涨到70以上,能够维持在70以上,俄罗斯财政的状况、经济的状况会出现明显的改善,它会缓口气,包括石油国家的财政,包括它的经济也会出现改善。这些国家的改善某种程度上对于中国来讲,可能就是一个不太好的方面,中国想推自己的“一路一带”的全球性秩序的布局,某种程度上,这个是建立在他们的经济困难和财政困难的基础上。

一财 李策:外部的风险机遇增大了,特朗普上台之后,他要减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且反移民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对于投资者来讲应该怎么样看待这些风险?怎么样把握?

首席 刘煜辉:特朗普经济政策框架的落地,这一块,全球的金融市场应该是玩的比较过的,就是在特朗普上来以后,选出来以后,你看全球的金融市场,对他这一套经济政策框架的落地,我觉得反应是比较过的,因为你看到从11月4号他选出来以后迄今,你看到一个强势的美元,一个快速回弹的利率,一个强劲上涨的油价和股价比较坚挺,还有整个市场弥漫着一个美国经济要强烈扩张的预期。这个状态,我个人觉得可能这个预期打的比较满,打的比较过,因为我们看到整个经济讲,从上世纪80年代迄今,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差不多快40年的非常强的趋势,就是实际利率的下行,价格因素的下行,这么强的一个趋势。这么强的一个趋势,它背后一定有非常深刻的经济结构性内生的原因所主导,主导这么一个强的趋势的形成。比方说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比方说信息和互联网的革命,比方说收入分配的扭曲,这些因素,这些强的趋势因素,会不会因为这么特朗普这么一个政治人物的横空出世,在一夜之间有烟消云散,就彻底改变,反正从一个研究者理性的角度来讲,我是不太相信的,我更认为今天金融市场所反映的这些预期,跟特朗普上来以后所带来的实际经济运行之间,在今年可能会形成比较大的反差。

一财 李策:也就是说特朗普证伪?

首席 刘煜辉:对,特朗普证伪,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就觉得特朗普经济的落地,倒不是对中国最大的压力,有很大概率,他有可能被证伪。我觉得我比较担心对中国不太利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因素,一个是油,一个是农产品,因为油真正拉上去以后,输入型通胀进来以后,过剩的资本再炒作一下农产品,比方说大豆,大豆上去以后,豆粕价格就上去了,而豆粕对应的是中国的猪饲料,再和中国的猪周期某种程度上形成共振的话,形成所谓的通胀的预期,或者通胀的压力,输入型的,中国就比较难办,因为我们资产泡沫的调整,即便我们现在已经走在一个正确的路径上面,从去年7月份开始,7月26号我们确立了要挤泡沫,金融要降杠杆,此外要防范金融风险。但是我们毕竟才实施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正在路上,泡沫还没有着陆。我们实体经济新的动能还没有显现出来,因为你的房价这些东西都还没形成一个挤出,并没有实质性的减小,还没出来。这个时候外生性的通货膨胀,把这个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传输进来以后,你这个时候货币政策到底是紧还是松,中国宏观经济的决策就变得非常艰难,这个市场有可能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强的显性的滞胀的预期,这种滞胀的预期反过头来对于整个金融市场资产配置来讲就会转化为一个巨大的压力,我们担心的就是这个方向。

一财 李策: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到,金融要改革必须市场化,不能自由化。您也提到过,2012年之后启动的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自由化的繁荣导致了一场金融混乱。您认为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首席 刘煜辉:我觉得金融改革的重点,经过过去5年、10年,我们走的弯路,或累积的经验教训,我想我们最终的决策者心里应该是很清楚,这个认知应该是非常统一的。未来金融改革的核心方向,实际上是要改变整个金融运行中间,主体扭曲的行为,也就是说要改变经济中间,金融运行中间,这些主体的软预算约束的本性,只有改变它们,才能彻底营造一个消弥道德风险的这么一个信用的文化才可能形成,才可能导致你的金融自由化的过程能够形成一个正向反馈的效果。

一财 李策:我们都知道利率飙升,而且流动性趋紧,市场呼唤“央妈”降准降息,您认为明年会不会降准降息?

首席 刘煜辉:我觉得现在谈利率,降息,或者降准的问题,虽然中国的准备金率现在放在全球看还是非常高,但是我觉得中国即便是17%的准备金率,它所起到的约束的作用,实际上早就已经被突破了,这种突破是靠什么呢?就是靠我们无序的,过度的金融自由化,也就是我们整个商业金融系统在一个过度金融自由化的引导下面,把它的货币信用创造的理论上的无限性完全释放出来,这就演变成为一个“洪荒之力”。所一以后我们能够再回到重新讨论我们的官定利息,或者讨论我们的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准备金率的调整,我必须要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前提,这个有效的前提就是要形成一个非常完备的超级金融监管的框架,能够真正约束影子银行体系的货币信用创造的过程,能够把影子银行,把整个商业金融体系表内表外的信用创造的过程,真正能够有效地实施,一个有效的监管的情况下面,我们再回头考虑中国现有的准备金率是高还是低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思考的逻辑,不能单纯地去简单判断率是高还是低。

(刘煜辉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